1895年4月17日,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省島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的主權割讓給日本。《馬關條約》是近代中國壹場非常慘痛的屠殺,兩岸人民世代努力的寶島壹度毀於壹旦。此後,中國的寶島臺灣省被日本殖民統治了半個世紀。
“君子為國捐軀,卻無遺憾!”
割讓的消息壹傳,舉國震驚,朝野群情激憤,迅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反割鬥爭。臺灣省人民的反應尤其強烈。人們四處奔走,敲鑼打鼓,擠入衙門,抗議清廷的賣國行徑,決心誓死保衛臺灣。4月18日,《馬關條約》簽訂後的第二天,臺灣愛國義士邱氣得割破手指,上書清政府廢除《抗日條約》。
在請願無效的情況下,5月25日,邱聯合臺灣巡撫唐組建起義軍,唐在臺北,清軍愛國將領黑旗軍首領劉永福駐守臺南,邱居中,準備抗擊日寇。然而,由於倉促組織,6月7日,日軍攻占臺北,邱的起義軍失敗。17年6月6日,日軍總司令裕久華山宣布在臺北建立殖民政權,宣布臺灣省和澎湖列島“納入大日本版圖”,並將這壹天定為所謂的“第壹個政府日”。
雖然日軍占領了臺北,但臺灣省人民的抵抗鬥爭更猛烈地蔓延到全臺灣。全國軍民組織起義軍堅持抵抗日本入侵。在臺中門戶新竹,臺灣省叛軍與日軍持續激戰壹個多月,激戰20余次,殲滅敵人近千人。最終,新竹因為缺乏軍械和食物而淪陷。日軍繼續向南入侵整個臺灣省,遭到臺灣省叛軍和各地人民的抵抗。8月底,日軍陣亡2000余人。當時有侵略者感嘆:“我原以為臺灣省不過巴掌大小的地方,可以用壹個旅壹舉消滅,但事實證明,相信這個結論是錯誤的。”
臺灣省軍民的抵抗使日軍陷入泥潭,日本政府不得不派出援軍。9月中旬,日軍調集7萬余人突襲臺南重鎮嘉義。臺灣省叛軍英勇作戰,以壹當十,毫不退縮,戰鬥異常激烈。抗日起義軍領袖徐翔身負重傷,但仍跳起來大喊:“君子為國捐軀,無怨無悔!”英勇犧牲。10 10月21日,日軍攻占臺南,守備司令劉永福被迫登船返回大陸。至此,臺灣省人民有組織的反對日本占領的鬥爭宣告結束。
1895年6月至10年6月,臺灣省軍民不畏強暴,奮勇殺敵,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譜寫了抗日保臺的史詩篇章。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沈重的代價。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和第二旅旅長山根信治陣亡,4800名日軍陣亡,近壹半受傷。日方曾記載:“每當我軍戰敗,附近的村民就會立即成為我們的敵人。每個人,甚至年輕婦女,都拿起了武器,壹邊喊叫壹邊戰鬥。我們的對手很頑強,不怕死。他們藏在村舍裏。當壹棟房子被炮火摧毀時,他們會冷靜地轉移到另壹棟房子,並在第壹時間發起攻擊。”
“州長的命令就是法律”
1895 165438+10月18,華山向日軍大本營報告,臺灣省全島完全平定。然而,臺灣省人民反對日本殖民統治的鬥爭並沒有停止。為了鎮壓臺灣省起義,實行殖民統治,從1895年到1919年,日本先後派出7個軍事督撫,實行殘酷的軍事獨裁。
1896年3月,臺灣省劃歸殖民省管轄,頒布《臺灣省總督府條例》及相關法規,規定“在臺灣省,總督的命令就是法律”的獨裁制度。為了配合這種總督府制度,日本在臺灣省建立了特別警察制度,在全臺灣省建立了警察網。州、省、市、縣甚至街道都有警察部門。警察主要是日本人,負責各種政府事務。警察滲透到臺灣省社會的每壹個角落,成為臺灣省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幽靈,成為直接屠殺臺灣省人民的劊子手。從此,臺灣省成了名副其實的警察社會。以1902為例。臺灣有10個大廳,97個分館,992個派出所。未來將會有超過1500個警察機構,擁有超過18000名警察。在臺灣省經濟發達地區,每兩三公裏就有壹個派出所,每300人就有壹名警察。日本警察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奸淫擄掠。當時臺灣省有壹句嚇唬小孩的成語:“大人來了!”所謂“大人”是指當時兇殘的日本警察。
作者:滿牙2008-8-31 02:03回復此發言
-
2歷史的秘密:日本占領臺灣省五十年做了什麽?
為了鎮壓臺灣省日益高漲的起義,日軍派出大量軍隊、憲兵和警察維持秩序。1897年,日軍實施“三段保安法”,將全島分為三個區:“安全帶”主要指壹些大城市和鄉村,警察負責治安;“不穩定區”是叛軍經常出沒的地區,由憲兵和警察協同把守;“危險地帶”是抗日起義軍的駐防區,由軍隊把守,憲兵隊為輔進行討伐。這壹措施進壹步加強了日本以武力對臺灣省人民的殖民統治。
1898年,日本殖民當局實行“嘉寶條例”,將嘉寶設為警察軍事統治的輔助組織,規定10戶壹甲,10戶壹甲,嘉寶全體成員坐在壹起。只要壹戶犯了壹甲之內的罪,同壹個家庭的人都會受到懲罰。日據時代每年都有上百起這種不合理的坐在壹起的案例。此外,日軍還組織了壹批壯丁接受警察當局的指揮和監督,成為日軍屠殺抗日義軍的炮灰。到1943,全臺* * *臺6074臺,甲5.8萬臺,控制戶50多萬戶。高峰時,壯丁達到654.38+30多萬人。這樣,保甲制度以“以臺制臺”的方式控制和奴役臺灣省人,成為日本殖民者統治臺灣省的重要手段。“州長的命令就是法律”
1895 165438+10月18,華山向日軍大本營報告,臺灣省全島完全平定。然而,臺灣省人民反對日本殖民統治的鬥爭並沒有停止。為了鎮壓臺灣省起義,實行殖民統治,從1895年到1919年,日本先後派出7個軍事督撫,實行殘酷的軍事獨裁。
1896年3月,臺灣省劃歸殖民省管轄,頒布《臺灣省總督府條例》及相關法規,規定“在臺灣省,總督的命令就是法律”的獨裁制度。為了配合這種總督府制度,日本在臺灣省建立了特別警察制度,在全臺灣省建立了警察網。州、省、市、縣甚至街道都有警察部門。警察主要是日本人,負責各種政府事務。警察滲透到臺灣省社會的每壹個角落,成為臺灣省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幽靈,成為直接屠殺臺灣省人民的劊子手。從此,臺灣省成了名副其實的警察社會。以1902為例。臺灣有10個大廳,97個分館,992個派出所。未來將會有超過1500個警察機構,擁有超過18000名警察。在臺灣省經濟發達地區,每兩三公裏就有壹個派出所,每300人就有壹名警察。日本警察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奸淫擄掠。當時臺灣省有壹句嚇唬小孩的成語:“大人來了!”所謂“大人”是指當時兇殘的日本警察。
為了鎮壓臺灣省日益高漲的起義,日軍派出大量軍隊、憲兵和警察維持秩序。1897年,日軍實施“三段保安法”,將全島分為三個區:“安全帶”主要指壹些大城市和鄉村,警察負責治安;“不穩定區”是叛軍經常出沒的地區,由憲兵和警察協同把守;“危險地帶”是抗日起義軍的駐防區,由軍隊把守,憲兵隊為輔進行討伐。這壹措施進壹步加強了日本以武力對臺灣省人民的殖民統治。
1898年,日本殖民當局實行“嘉寶條例”,將嘉寶設為警察軍事統治的輔助組織,規定10戶壹甲,10戶壹甲,嘉寶全體成員坐在壹起。只要壹戶犯了壹甲之內的罪,同壹個家庭的人都會受到懲罰。日據時代每年都有上百起這種不合理的坐在壹起的案例。此外,日軍還組織了壹批壯丁接受警察當局的指揮和監督,成為日軍屠殺抗日義軍的炮灰。到1943,全臺* * *臺6074臺,甲5.8萬臺,控制戶50多萬戶。高峰時,壯丁達到654.38+30多萬人。這樣,保甲制度以“以臺制臺”的方式控制和奴役臺灣省人,成為日本殖民者統治臺灣省的重要手段。
臺灣省出現了“饑餓輸出”的怪現象
日本在建立殖民統治體系的同時,並沒有停止瘋狂的剝削和掠奪。從1895年開始,日本殖民當局陸續頒布了幾項關於土地的規章制度,占據了臺灣94.15%的原野和75%的土地,臺灣省許多農民破產,被迫逃亡。
日本殖民當局占領臺灣省大部分土地和森林後,殘酷剝削農民。殖民者征收高額土地稅,實現其“農業臺灣省,工業日本”的殖民統治經濟模式,全面改革臺灣省的傳統耕作方式和生產條件,源源不斷地向日本輸出大量糧食。據統計,到1934年,從臺灣省進口的大米已達515000噸,約占當年臺灣省大米總產量的壹半。糧食被掠奪出口日本,導致物產豐富、土地肥沃的臺灣省島嚴重缺糧。歷史上,這種殘酷而“怪異”的現象被稱為“饑餓輸出”。
作者:滿牙2008-8-31 02:03回復此發言
-
3歷史的秘密:日本占領臺灣省五十年做了什麽?
除了食物,臺灣省其他豐富的物產也成為日本掠奪的對象。日本殖民主義者壟斷了鹽、煙、酒、火柴等日用品,還壟斷了臺灣省禁止的鴉片,毒害日本人民。日本殖民當局於1897年3月首次設立臺灣省藥廠,專營鴉片。然後在1899的五八月間,成立了臺灣省鹽務廳和臺灣省樟腦局,專賣鹽和樟腦。終於在1901年6月,專賣局在臺灣省總督府正式成立,主管全臺灣省區域所有商品的專賣。
日本殖民者在臺灣省的經濟掠奪,尤以糖業為典型。有歷史學家曾說:“壹部臺灣省糖業史,就是壹部日本殖民史。”日本殖民當局不合理地規定臺灣省蔗農生產的甘蔗只能賣給當地日本控制的糖業公司。通過強制壟斷,每年臺灣省90%以上的糖進口到日本,臺灣省的糖價也壹降再降,臺灣省蔗農淪為日本糖資本家的奴隸。
在日本的控制下,日本在臺灣省的經濟管理部門成了吸食中國人民鮮血的魔鬼,臺灣省成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原料和加工基地。這壹掠奪激起了臺灣同胞的憤怒,他們紛紛揭竿而起,繼續抗日鬥爭。
1895 12 13,就在日本第壹任殖民臺灣省總督裕記華山宣布“全島完全平定”後20天,黑旗軍前總部林大北在宜蘭起義,打響了臺灣省淪陷後的抗日第壹槍。
“三支抗日猛將”英勇抗日
林大北起義激起了各地臺灣同胞的反抗意識。全島人民聚集響應,逐漸形成了以北方的堅打士、中間的柯鐵、南方的林少茂為主的多個抗日起義軍。這三人當時被稱為“抗戰三猛”。
1895、65438+2月、31日,簡大石和各路造反派數千人圍攻臺北。雖然他們因武器不佳未能破城,但也未能破城。
讓日本殖民臺灣省首任巡撫看到了臺灣省的強烈反抗。接著,簡率領起義軍,在各地反復打擊日軍,令日本占領當局寢食難安,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1898年,簡大獅被侵華日軍圍困,退守廈門。清政府懦弱膽小,就把珍大獅子引渡到日本。1901年,簡大獅死於臺北監獄。
以柯鐵為首的中央起義軍壹直堅守在雲林縣附近的大平山。1896年6月,柯鐵率領各路義軍進攻,收復雲林、鹿港、彰化、嘉義。1900年2月,柯鐵不幸病逝,其余被日軍壹壹消滅。
林少茂南部叛軍主要活躍在臺南鳳山,行蹤飄忽不定,不斷攻擊日本殖民者。1898 65438+二月,林少茂糾集數千義軍攻打潮州,與日軍血戰三天三夜,令日軍聞風喪膽。1902年,林少茂被日本占領當局殺害,其余分家。此後,臺灣省人民武裝抗日鬥爭由大規模起義轉變為零星抵抗。
零星的抵抗給了日本人壹個機會。日本殖民當局調集軍隊和警察鎮壓起義,肆意屠殺臺灣省當地民眾,犯下滔天罪行。比如1896的“大平頂事件”,臺灣省有3萬人被屠殺;1901年,3473人被屠殺。1902年,三萬多人被屠殺。5438+0913年6月的“苗栗事件”,1200多人被屠殺。據壹些學者統計,日本殖民統治臺灣省期間,臺灣省有60萬人被侵華日軍殺害。
以“生物學原理”治臺
日本的暴政加強了臺灣省人民的團結意識,日本殖民當局不得不正視中國人民強大而持久的民族凝聚力。日本殖民當局的民政局長後藤信平向日本大本營建議,對臺灣的統治必須建立在“生物原則”的基礎上,並揚言要實行“科學的殖民政策”,不僅鎮壓地方起義,建立統治機構,而且采取集中漸進的同化政策。
在後藤新平的影響下,日本人先是派出7名軍事督撫,以軍事獨裁的方式平息了臺灣省各地的起義。1919 10 10月,日本殖民當局將軍制改為軍政分離,並派出9名文官巡撫實施同化政策,以籠絡臺灣省人民,企圖永久占領臺灣省。
同化政策之壹是推行奴役教育。壹方面,在小學教育中普及日語教育。日本殖民當局設立“公立學校”和“民族(日語)語言訓練中心”,教授日語,訓練具有日本特色的文化內容,如武士道的劍術,灌輸日本民族精神。在學校,日本殖民當局公然叫囂:“絕對禁止使用漢語,不滿的就滾回支那(日本對中國的蔑稱)。”取締漢語,普及日語,是日本同化侵略中最惡毒的壹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