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和思想統壹靠什麽?

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和思想統壹靠什麽?

秦始皇統壹全國後,采取了壹系列重要措施加強對帝國的統治:

軍事方面:

秦始皇之所以能在十年內滅六國,是因為他強大的作戰部隊和超人的軍事謀略。

1.秦軍有以下特點:1)。嚴格的紀律。軍隊和法律、刑法的等級在當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獎懲分明。沒有哪個朝代能達到秦朝的水平。3).更大的機構。壹百多萬。4).更好的武器生產。不同時代的武器尺寸基本相同。中國歷史上最強的弓弩手出自秦朝。秦弩不同於壹般的弓,必須借助全身的力量才能上弦。專家估計這把秦弩的射程應該是300米,有效殺傷距離在150米以內。秦弩的殺傷力遠高於當時任何壹種弓。他可以輕易穿透壹般的盔甲。秦軍用這種弩在短時間內將匈奴人趕到了黃河以北。秦軍還有壹支重裝步兵,裝備重型長矛。自1974發現兵馬俑以來,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壹個6.3米長的矛柄,加上矛頭,接近7米,用來水平舉群方陣沖鋒。壓倒性的力量是不可戰勝的。5).還有未出生的天才將領。秦人給我們帶來了幾個驚世駭俗的名字:白起、蒙恬、孟闊、王建、王奔。也許我們今天還能從秦始皇陵的兵馬俑臉上看到他們的影子。

2.軍事戰略方面,主要有:1)。戰爭的指導思想是分裂和瓦解的。為了滅六國,嬴政采取了政治瓦解和軍事打擊相結合的對敵策略。它註重利用空間,用巨款收買六國大臣,打亂他們的戰略,瓦解他們的鬥誌,疏遠他們的好男人。根據戰局的發展,由蠶食變為吞滅他們,集中力量,疏遠他們。必須設置郡縣,以保證土地的鞏固和人民的凝聚,保證統壹戰爭的順利進行。2)築墻守邊的邊防思想,把人遷徙到真正的邊境。嬴政擊敗匈奴後,命蒙恬主持修築長城,加建亭臺樓閣,連接燕、趙、秦舊長城數千裏,修築直路,屯兵重地,移民百姓到實邊,充實邊郡。它對邊疆的發展和防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3)全民整體戰略,即人不分年齡,地不分南北,把所有能參戰的人都推到了戰爭的前線。秦國的強大不僅僅是軍隊本身造就的,秦國整體的戰爭體系比其他六國更有效地保證了秦軍的軍糧和武器等軍事必需品的供應。秦國統壹全國後,並沒有停止。而是在戰爭中繼續保持對國家整體戰爭的有效戰略部署,繼續擴充軍隊。中央政府控制下的軍隊壹度達到654.38+0.6萬人,這還不包括大量負責皇家安全的禁衛和地方物資官指揮下的各郡各國士兵。

經濟上:

1.公元前216年,秦始皇頒布“使貴州第壹地為固田”的命令,確認了土地私有制。

秦始皇改革統壹了原來混亂的度量衡,以商鞅制定的度量衡為標準。

3.廢除六國通用貨幣,統壹所用貨幣,以秦“半兩”錢為流通貨幣。

4.李斯以秦國通用文字為基礎,奉命簡化,制定文字,頒布於全國,統壹了文字。

5.在創建統壹的郵政系統方面,秦朝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秦朝統壹將“戚”、“戚”、“賈”等不同名稱稱為“後”。從此,“郵政”成為傳播系統的專有名詞。在秦朝,“郵”負責長途公文、信件的傳遞,在短途使用。

6.提升制造技術。秦代的青銅冶鑄技術是對商周青銅鑄造藝術的繼承,但又有了很大的發展。其冶煉和鑄造技術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是中國古代冶金史上的壹個高峰期。在青銅冶煉鑄造技術、焊接、金屬冷加工、組裝技術等方面都達到了驚人的水平,說明自秦始皇統壹全國以來,科技有了長足的進步。

思想上:

焚書坑儒,壹場中國文化的大掃除。為了遏制民眾的思想,接受李斯的建議,下令燒毀除《秦時》以外的所有史書、農書、蔔筮書、醫書,國內民間和學者私人收藏的經典、百家爭鳴的經典也全部被官府焚毀,稱為“焚書”。有兩個方士叫魯生和侯生,在背後說秦始皇的不是。秦始皇得知後,派人來抓他們,他們已經逃跑了。秦始皇大怒,發現鹹陽的壹些儒生也壹起議論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起來審問。儒生受不了折磨,隨便放棄了很多人。秦始皇命令他們。

就政治權力而言:

1.秦始皇改變了傳統的皇帝稱號。秦始皇認為自己的貢獻高於黃三和五帝,最後稱皇帝和皇帝為“皇帝”。和西周壹樣,皇帝掌握了國家的政權,而不是給諸侯分封,管理各個地方,導致諸侯各自為政,中央無力控制,導致天下大亂。為了維護皇帝的尊嚴,還規定了名稱:皇帝自稱使用。這個法令叫做“聖旨”。皇帝的印章是玉制的,稱為玉璽。而且,只有皇帝的印章才能稱之為印章。同時,皇帝的妻子稱為“皇後”,父親稱為“太上皇”,母親稱為“皇太後”。

2.秦始皇改革了中央政治制度。皇帝下面有三個官員和九個部長:這三個官員是總理,邱和帝國歷史學家。宰相是最高行政長官,協助皇帝處理政務,也負責管理文武官員。邱是最高軍政長官,掌管軍務,但平時沒有軍權,戰時要聽從皇帝的命令,需要皇帝的調動軍隊。其實軍權也在皇帝手裏。禦史負責監督官員,也是副總理。詔令壹般由禦史轉給宰相執行。以下是九卿:常峰,掌管祠堂禮儀;郎中令,負責傳達皇帝的命令和皇帝的侍衛;朝廷侍衛總管魏延,負責皇帝官邸的日常守衛;仆從,主要工作是侍奉皇帝,掌管皇帝的車馬;廷尉,主管全國司法事務,負責審理重大案件;殿科,負責國家的對外事務和內部少數民族事務;宗鄭錚是專門管理皇室事務的官員;管理小米內部歷史,管理中央財政,負責國稅工作;少府是天皇的私人財政官員,管理天皇所有的山澤湖和宮廷手工業。

3.在地方上,加強君主集權的重要措施是實行郡縣制。這是地方政治制度的歷史性變革,取代了原有的封建制度。設置郡縣,官員由皇帝親自任命治理,罷免權也由皇帝掌握。這樣可以讓天下長久穩定,政權永遠掌握在中央皇帝手中。秦始皇在全國設立了36個郡,郡下有縣。縣長是局長,還有兩個縣長。壹個是縣長(壹萬戶以上),壹個是縣長(壹萬戶以下)。縣以下依次為鄉、亭、李、史、吳,是壹種準軍事管理體制。五個基層為壹個單位,由中士負責。更重要的是,它由10人組成,由中士負責。秦朝對官員的管理非常嚴格,制定了很多法律來懲罰他們。官員犯法,不像西方。相反,懲罰加重了。這使得秦朝的官僚體制非常清晰,政府的工作效率極高。當時對官員要求很嚴,必須通曉法律,但這也賦予了他們很高的地位,不僅是政治地位,在法律的學習上也要向官員求教,即“以官為師”。

4.除了政治體制改革,秦始皇還采取了壹系列措施鞏固中央集權統治。首先,他修建了長城。秦始皇下令拆除六國原有的都城和他們修建的長城,然後統壹修建抵禦北方匈奴的長城。秦長城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今大通河壹帶),自東向西直抵萬裏。第二,他沒收了世界上所有的武器。每壹個都有24萬斤的重量,以此來防止人在人間搗亂。第三,修壹條官道,也就是馳道。以鹹陽為中心,* * *建成三路,壹路向北通往內蒙,稱為直道。壹條通向東邊的河北、山東,直到海邊。另壹條通往南方的兩湖和江蘇。赤道寬五十步,兩邊每隔三尺栽壹棵松樹。有利於中央集權的加強和政令的及時傳達。第四,秦始皇為了根除以前六國後裔的叛亂,把貴族後裔和富人壹起遷到鹹陽,方便監控,也繁榮了首都經濟。第五,開放南越,使中國的版圖包括今天的兩廣,甚至擴大到今天的越南北部,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

千古第壹帝——秦始皇是中國的第壹個皇帝,他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傳奇色彩的劃時代人物。他的統壹天下、稱帝、廢封建、設郡、賣兵器、移富、克難、征伐匈奴、疏通溝渠、車同軌、同書同法等等行動,對國家的統壹具有重要意義。在這方面,他堪稱“千古壹帝”。但秦始皇的專制獨裁,苛捐雜稅,嚴刑峻法,不僅導致了中國統壹後15年秦朝的滅亡,也導致了中國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使中國人民長期過著不堪忍受的非人生活。我們不應該隨便為秦始皇的“暴君”角色辯護。總之,秦始皇是第壹個統壹全國的人。壹方面,他是壹個專制的暴君,這恰恰證明了人性是立體的事實。評價壹個歷史人物不是片面的,要從多個角度進行論述,從而還歷史人物本來面目。膠囊2014-10-24

  • 上一篇:七年級上冊是語文教師版的歷史大綱
  • 下一篇:求好看的日劇。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