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業與投資者的財務關系
企業與投資者之間的財務關系是各種財務關系中最基本的財務關系。這主要是指企業的投資者向企業投資,企業向其投資者支付投資報酬而形成的經濟關系。企業投資者主要有四種類型:①國家;2法律實體2 3個人;(4)外商。企業與投資者之間的財務關系是壹種委托代理關系。企業經營者受股東委托,運用股東委托的經營權,從事符合股東利益和自身利益的經營活動。企業投資者應當按照投資合同、協議、章程履行出資義務,及時形成企業資本。企業進行資本經營並實現利潤後,應當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合同、章程的規定向所有者分配利潤。壹般來說,所有者由於貢獻不同,對企業的責任也不同。
2.企業與債權人之間的財務關系
這主要是指企業向債權人借入資金,並按借款合同的約定支付利息、按期歸還本金而形成的經濟關系。企業除了將資金用於經營活動外,還需要借入壹定數量的資金,以降低資金成本,擴大企業的經營規模。企業的債權人主要包括:①債券持有人;2貸款機構;(3)商業信貸提供者;(四)其他向企業借貸資金的單位或者個人。使用債權人資金的企業應按約定的利率及時向債權人支付利息;債務到期,要合理分配資金,按時向債權人歸還本金。企業與債權人的關系反映了債務與債權的關系。
3.企業與被投資單位之間的財務關系。
這主要是指企業將其閑置資金以購買股票或直接投資的形式投資於其他企業而形成的經濟關系。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橫向經濟聯合的發展,這種關系會越來越廣泛。企業向其他單位投資,應當按照約定履行投資義務,參與被投資單位的利潤分配。企業與被投資單位的關系是投資與資本的關系,體現了所有制性質。
4.企業與債權人的財務關系
這主要是指企業以購買債券、提供貸款或商業信用的形式,將其資金借貸給其他單位而形成的經濟關系。企業出借資金後,有權要求其債務人按照約定的條件支付利息並返還本金。企業與債務人的關系反映的是債權債務關系。
5.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的財務關系。
這主要是指企業內部各單位在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相互提供產品或服務而形成的經濟關系。在實行內部經濟核算制度的條件下,企業的供、產、銷部門和生產單位之間相互提供的產品和勞務,應當計價結算。這種在企業內部形成的資金結算關系,體現了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的利益關系。
6.企業與員工的財務關系
這主要是指在向職工支付勞動報酬的過程中形成的經濟關系。企業應當用自己的產品銷售收入支付工資、津貼、獎金等。給員工,並根據其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支付其勞動報酬。企業與員工的這種財務關系,體現了員工與企業在勞動成果上的分配關系。
7.企業與稅務機關的財務關系
這主要是指根據稅法規定,企業與國家稅務機關之間的經濟關系。任何企業都必須按照國家稅法的規定繳納各種稅收,以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實現,滿足社會各方面的需求。按時足額納稅是企業對國家的貢獻,也是對社會的義務。因此,企業與稅務機關的關系體現了依法納稅的權利和義務關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壹百六十三條公司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財政部門的規定建立本公司的財務、會計制度。
第壹百六十四條公司應當在每壹會計年度終了時制作財務會計報告,並依法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
財務會計報告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財政部門的規定編制。
第壹百六十五條有限責任公司應當按照公司章程規定的期限將財務會計報告送交全體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在召開股東大會年會的二十日前置備於公司,供股東查閱;公開發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須公告財務會計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