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級重點學科(1):科學技術史
自治區二級重點學科(12):動物學、人文地理學、民俗學、應用數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學、教育學原理、課程與教學論、發展與教育心理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史、材料物理與化學。
自治區重點學科5個:中國少數民族藝術、體育教育與訓練、中國古典文獻學、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土地資源管理。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科技史上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壹級博士學位授權點:心理學、科技史
壹級碩士學位授權點:哲學、理論經濟學、社會學、民族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歷史、世界歷史、數學、化學、地理、生物、生態學、科技史、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音樂舞蹈、戲劇影視、美術學。學校現有教職工240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65438多人+0.400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1%,具有副高級職稱以上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5%。博士生、碩士生導師746人,自治區級名師14人,自治區新聘教師9人,國家和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2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和自治區“321人才工程”的98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23人。
自治區級名師:古、門、敖奇、薩爾格、戴勤、嘎日迪、郭、海春星等。截至2014年5月,學校擁有1門國家精品課程,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國家特色專業,1個國家綜合專業改革試點。自治區級品牌專業32個,自治區級精品課程67門,自治區級教學團隊11個;有9個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精品課程:蒙古族民俗學
國家教學團隊:蒙古族民俗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和科學史學科群教學團隊。
國家特長:體育、土地資源管理、美術。
國家綜合專業改革試點:地理科學
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歷史學、漢語言文學、美術學、心理學、體育學、土地資源管理。
自治區級品牌專業:繪畫、人力資源管理、新聞學、藝術設計、教育技術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體育學、地理學、英語、教育學、心理學、學前教育、公共事業管理、音樂學、運動訓練、數學與應用數學(蒙古語)、歷史、化學、中國少數民族。
自治區級精品課程: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中國教育史、普通心理學、學前教育管理、室內設計概論、廣告策劃與系列創作、平面廣告設計、女裝結構設計、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空間解析幾何、常微分方程、復變函數、蒙古族現當代文學史、新聞學概論、無機化學、現代蒙古語、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 *體育籃球、中國近現代史、物理化學、運動心理學、中學生物教學論、儀器分析、籃球、軍事課、普通生態學、外國藝術史(蒙文)、田徑、基礎寫作、數學物理方法、植物生理學、古代漢語、蒙古通史、大學物理、力學、無脊椎動物學、遺傳學、中國現代文學史、毛澤東思想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程序設計基礎、現代教育技術、中國古代文學、大學英語、結構化學、分析化學、政治經濟學、體操、種子植物分類學、蒙古族民間文學概論、土壤地理學。
自治區級教學團隊:科學史學科群教學團隊、美術系列課程教學團隊、蒙古族民俗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畢業設計課程教學團隊、函數與微分方程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物理化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國民經濟教學團隊、地理教師教學團隊。
自治區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藝術設計實驗中心、地理科學學院實驗教學中心、美術學院實驗教學中心、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實驗中心、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工作室等。截至2014年5月,學校共培養輸送各類畢業生17萬余人。學校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對外交流,與蒙古、俄羅斯、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美國、英國、德國、法國、荷蘭、加拿大、澳大利亞及國內壹些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2009年被批準為中國國際教育研究生培養單位。包括5名兩院院士在內的近300名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被聘為學校的學術顧問、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