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明清專制皇權的高度發展對中國社會產生了什麽影響?

明清專制皇權的高度發展對中國社會產生了什麽影響?

君權的極度擴張和皇帝的親力親為,確實有利於提高行政效率,有利於政府聚集和使用各種資源,有利於維護和加強民族團結,有利於壓制各種異己勢力,有利於消除腐敗,有利於維持特定時期(如雍正王朝)官僚機構的正常運轉。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帶有明顯非理性特征和恐怖色彩的個人獨裁不利於清朝的長治久安。相反,它對當時的政治社會產生了非常明顯的負面影響:

第壹,由於皇權的惡性擴張,它改變了傳統

在皇帝的陰影下,除了少數信任的大臣,大部分官員都缺乏行政熱情和創造力,不停地交朋友,入不敷出。因此,乾隆皇帝感嘆大臣們“只按規矩辦事,沒有遠見,這是國家的根本大計”,“看來這種習慣和原來的國家沒什麽兩樣”(《甘龍居註》)。

二是皇帝親自過問朝政,將日常政務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不能適應官僚政治程序化、嚴謹化發展的客觀趨勢。因此,皇帝不得不越來越依賴少數親信來協助處理政務。這導致了新的政治異化的出現。

第三,嚴酷的政治控制,尤其是文化專制主義,嚴重阻礙了社會思想尤其是政治思想的發展。相對於當時多元活躍的學術思想,18世紀的中國政治思想尤其是反專制思想相對貧乏,文人對君臣關系的認識非常膚淺,對極端君主的批判蒼白無力,缺乏基本的創新精神,這不得不說與當時清廷嚴酷的政治控制有著明顯的因果關系。應該說,18世紀,中國處於中國早期現代化的發展時期,社會經濟、思想文化乃至社會結構都出現了明顯的轉型趨勢。當時政治體制改革的嚴重滯後,壹定程度上延緩了歷史前進的步伐。

總之,所謂極端君主制,就是既把皇權當作壹切政治權力的源泉,又以片面極端的方式把皇帝的權威推向無界的程度,把官員變成皇帝的私奴。在政治層面上,從主人和奴隸的角度出發,建立了官仆之間嚴格的政治人身依附關系。在政治運作上,盡量以專制皇帝的個人人格代替官員的獨立人格,以皇帝的是非代替官員的是非,以皇帝的利益代替國家的利益,以皇帝的意誌為政策和法律的核心。人們通常所說的法治,只能是專制君主人治的必要補充。至於以官僚為特征的官僚體系,則是君主政體下龐大而嚴密的行政機器。雍乾時期形成的極端帝制,短期內確實創造了高效率、相對清廉的行政氛圍和令人望而生畏的雄偉景象,但從長期來看,它實際上使清朝的前途和命運變得更加難以預料和風雨飄搖。因為就國家的未來而言,把政權放在規範化、制度化的運作中比交給個人獨裁更合理,更能實現理性行政的原則,更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和發展。在歷史上,這是壹個眾所周知的事實,不需要爭論。

明清時期,中央集權的專制傾向是前所未有的。明太祖廢除中書省,廢除宰相制度,分六部掌管國事,直接向皇帝負責。“三省”制度結束後,設立大學生參與決策,內閣制度逐漸形成。清朝在內閣和六部的基礎上增加了軍部。軍務全由皇帝決定,軍務大臣只需跪下,接到書面記錄傳達執行即可。地方軍政首腦直接聽命於皇帝,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的加強對中國的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壹方面,君主專制的加強,客觀上有利於統壹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對維護國家統壹、社會穩定、抵禦外來侵略、組織水利工程、發展社會經濟、防止分裂、加強民族交流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比如康熙皇帝在jaxa組織了兩次戰爭,打敗了俄軍。清朝加強了對臺灣省、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區的管理,為鞏固統壹的多民族國家,促進邊疆地區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另壹方面,明清兩代君主專制的加強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使中國社會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具體體現在:

政治上,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使皇權極度膨脹,難以形成民主制度。這已經成為阻礙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天皇不僅是最高立法者,也是最高行政長官和最高司法長官,不受任何制約和監督。這種君主專制使得皇帝的決策獨斷專行,使得政策不斷出錯;但官員膽小怕事,唯命是從,助長了官場的老規矩、官僚主義和腐敗。明清封建帝制的空前強化,並不表明封建制度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而是封建制度衰落的政治表現。明朝的工廠衛生制度和清朝軍事部門的建立,使得民主制度的形成更加困難。

經濟上,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這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壹是農民被殘酷剝削,極度貧困,因此無力從市場上購買手工藝品。第二,地主和商人剝削的錢往往用來買地,影響了手工業的擴大和再生產。第三,清朝統治者在中國設置了無數關卡,對商品課以重稅,嚴格限制手工業生產規模。第四,國家實行閉關鎖國,禁止海外貿易,影響了手工業的發展。

在思想文化上,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的加強扼殺了人們的創造力,使人們的思維日益僵化,阻礙了科技的發展。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也受到了遏制。明代科舉制度實行八股選士;清初還推行文字獄,從思想上加強對知識分子和民眾的迫害和壓制。這些措施使知識分子容易受到指責,無所適從,以至於他們對知識的學習僅限於僵化的官僚作風,知識分子害怕被特務機關以“叛國罪”或種族滅絕罪逮捕。他們不得不對現實閉上眼睛,閉上嘴巴,從而窒息了思想,扼殺了智力,形成了“萬物和諧”的局面。絕對禁止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使得民主思想難以傳播,嚴重阻礙了科學技術的發展。

在對外關系方面,明清王朝君主專制的加強使中國逐漸與世界隔絕,導致落後於世界潮流。明朝曾經實行過“海禁”;而清政府則長期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數次下令禁止海外貿易。“閉關鎖國”政策不利於中華民族與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不利於中國人民認識世界,走向世界,學習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思想文化和先進科學技術,取長補短。這阻礙了中國的發展,使中國孤立於世界,落後於世界潮流。

當中國的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時,西方世界已經在權力制約和制衡的基礎上初步建立了現代民主制度,從而在政治上步入現代社會,為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道路。然而,中國高度集權的君主制嚴重扼殺了社會的創造力,拖慢了社會發展的步伐。中國之所以在近代遠遠落後於西方,處於被動地位,明清兩代君主專制的強化確實是罪魁禍首。

  • 上一篇:在2022分會理事年會上的講話
  • 下一篇:企業該如何解決拖欠糾紛?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