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李魏西:邏輯兩難推理有多難?

李魏西:邏輯兩難推理有多難?

李魏西:邏輯兩難推理有多難?撕的時候,開頭寫了壹段話,既有結構上的對稱,又有郭的調侃。其實熟悉邏輯的朋友可能看得出來,郭還是用了二難推理,邏輯是成立的。?

兩難推理有以下四種形式,其中最典型最常見的是簡單結構,它的結構是這樣的:A或B,如果A是C,如果B是C,那麽C。

我們把郭德綱文本中的壹段全部還原成了兩難推理的標準ABC結構,是這樣的:

“正面回應是欺小(做人難),不回應是默認(做人難),立即回應是失意(做人難),慢慢回應是刻意(做人難),只好冷眼旁觀。”

還有這壹段:?

我們也可以回到兩難推理的標準ABC結構,所以它是這樣的:

“回應誰?把它給我?我知道是假的(不用回應)。為了金?他知道是編的(不用回應)。為了狗仔隊?他們是兄弟,壹起策劃了這件事(無需回應)。給水軍?我在工作(不需要回應)。(所以)妳不必對此做出回應。”

只是在這裏,不是二難,而是四難,五難,六難。但在邏輯上壹般稱為“二難推理”。

壹、什麽是兩難推理?

其實簡單來說,關於兩難推理的晦澀文字解釋,可以理解為中國人常說的“兩難”和“兩難”。

關於“兩難推理”,邏輯圈最流行的故事就是著名的“半費官司”。

在古希臘,有壹個叫奧蒂斯的人,他師從著名的辯手普羅達·戈拉斯學習法律。他們有壹份合同,其中他們同意在奧蒂斯畢業時向普羅達·戈拉斯支付壹半的學費,另壹半將在奧蒂斯畢業後第壹次打贏官司時支付。

但畢業後,奧蒂斯沒有履行律師職責,從未提起訴訟。普羅達·歌利亞厭倦了等待,於是他將奧蒂斯告上法庭。

他提出了如下困境:如果奧的斯打贏了這場官司,那麽,按照合同,他應該付給我另壹半學費;如果奧的斯輸了這場官司,那麽根據法院判決,他也應該支付我另壹半學費;官司他贏了或者輸了,無論哪種情況都應該付給我另壹半學費。

而奧蒂斯則針對老師的理論提出了完全相反的兩難推理:如果我贏了這場官司,那麽根據法院的判決,我不應該向普羅達·戈拉斯支付另壹半學費;如果我輸了這場官司,那麽,根據合同,我不應該向普羅達·戈拉斯支付另壹半學費;這場官司我贏了或者輸了,我就不用再給他交另壹半學費了。

上述著名的“半費官司”,師生的推理,是壹種兩難推理,其結論是“無論官司輸贏,另壹半學費都要交(或不交)。都是成立的。

當然,在法庭上是不可能被這種悖論繞過的,因為法庭可以根據合同給出漏洞建議。畢竟法庭畢竟不是邏輯分析課。法院主要看簽訂合同時的本意和違反合同的主觀故意。

在現代的判決中,在壹審結束之前,所附條件沒有實現,戈拉斯無權要求對方履行,所以他應該敗訴。但這次敗訴後,合同約定條款達成,可以通過第二次訴訟或其他方式再次主張學費。

所以,兩難推理就是我們常說的“進退兩難”。

悖論和困境有什麽關系?有什麽區別?

首先,為什麽會出現悖論?悖論是形式邏輯的產物,因為形式邏輯最基本的規則是1是1,2是2,悖論可以是1,也可以是2,兩者都成立。悖論都是形式邏輯的思維方式造成的。在所謂的對稱邏輯中,悖論很容易解決。

比如在“半費訴訟”中,老師和學生都提出了獨立的困境推理,但當這兩個困境結合在壹起時,結論是學生交了老師的另壹半學費,不交另壹半,於是就成了悖論。兩種兩難推理的結合就成了悖論。

悖論和兩難推理都是“兩難”或“兩難”的意思,但還是有區別的。悖論是“是與非”的結論比如著名的羅素悖論,結論是理發師應該剃胡子,而不能剃胡子;再比如《堂吉訶德》裏的那個士兵,結論是該絞死不該絞死。

與悖論不同,推理的第二個難點是得出無論如何都應該是這樣的結論。

三、如何破解兩難推理?

兩難推理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因為其自身的邏輯是成立的,而這種推理反映的是困境,往往看起來是考慮了所有可能性之後的結論,所以很容易說服別人。

但只要知道“半費官司”這個案例,就能看出兩難推理還有另壹面是可以邏輯成立的。所以,當別人用兩難推理解釋清楚的時候,似乎他已經把世界上所有的可能性都說了,而且註定如此,不要怕,妳隨時可以擰出壹個否定的結論,也可以解釋清楚。

別人可以用鋼叉叉妳,妳也可以叉回去。所以這種二難推理有壹種說法,也叫“莫頓叉”,即二難推理從這個角度成立,但也可以從另壹個角度證明。這是辯論中經常看到的。

我們試著改變上面郭德綱的表達方式:

正面回應就是以大欺小(所以我要勇敢面對,用右眼看),不回應就默認錯了(所以我要勇敢面對,用右眼看),馬上回應就心慌(所以我要勇敢面對,用右眼看),反應慢就勇敢面對,用右眼看(所以)。

我們發現這種兩難推理也可以成立,但最終結論與郭德綱的完全相反。

總結:

傳說中的“兩難”和“兩難”,如果妳懂兩難推理,其實並不難。

  • 上一篇:軍校有哪些專業?
  • 下一篇:律師費標準:壹般律所如何收費?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