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崆峒山簡介

崆峒山簡介

崆峒山

道教著名景點。位於甘肅省平涼市以西三公裏處。相傳古時候,廣隱居於此山石房,黃帝曾問廣此事。秦漢時期,山上有寺廟建築;魏晉南北朝時期,山中道教興盛,寺廟遍布。唐宋時期,山裏的道觀大多毀於大火。元朝開始重建;明朝萬歷年間(1573-1620),仿照湖北武當山的規定,修建了42座道觀、亭閣、樓閣,其中有八座(東臺、西臺、南臺、北臺、中臺、天臺、桂苓、八仙臺)和九宮。清同治年間(1862-1874),又被兵士的炮火所毀,後又重建,規模和數量都不如前代。目前僅存重修陸溫紀念碑、太和殿、寶塔、盤龍石柱等建築和文物。據記載,宋代的皮雲、元代的賀知真、明代的張三豐等許多著名道士,都曾在山中修煉自己的真性情。山內主要景點有月石峽、玉仙峰、丁鑫峰、繡球峰、千崖、向太、棋盤嶺、桂雲洞、宣和洞、玉女洞、青龍洞、黃龍泉、丹蒂崖。山腰問宮殿,據說是黃帝問的地方。崆峒山上,樹木蔥郁,風景秀麗,古跡星羅棋布,名勝古跡比比皆是。每年農歷四月初八是崆峒山傳統的廟會日。當時山上香客絡繹不絕,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之壹。現為甘肅省著名旅遊景區,崆峒山道教協會所在地。

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以西12km處,東臨Xi,西接蘭州,南接寶雞,北接銀川。它是西方古絲綢之路的要塞。景區面積84平方公裏,主峰海拔21.23米。它融合了自然景觀和精美的人文景觀,具有極高的觀賞、文化和科研價值。自古就有“西部第壹山”、“西鎮奇觀”、“崆峒山之美,天下第壹”的美譽。

六盤山支脈崆峒山,是動植物的天然王國。植物1000多種,動物300多種,森林覆蓋率90%以上。其間峰巒聳立,峭壁聳立,似有匠心;林海茫茫,煙籠鎖霧中,如壹片空靈仙境;高峽平湖,有水有天,有漓江神韻。它富有北方群山的雄偉和南方的美麗。端莊典雅的八棟九宮十二院,42棟72洞石屋,氣勢恢宏,底蘊豐厚。

古往今來,崆峒山吸引了很多人才。被中華民族尊為人類始祖的軒轅大帝親自登上崆峒山,向智者廣請教治國之道和養生之術。皇帝要求將這壹歷史性事件記錄在《莊子·載遊》和《史記》中。秦煌、吳晗因“崇黃帝事”、“善神仙”而效仿黃帝西上崆峒。司馬遷、王符、杜甫、白居易、趙世春、林則徐、譚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詩詞、華章、碑刻和碑文。崆峒武術和少林、武當、峨眉、昆侖等武術流派在國內都很有名。

1986年5月,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視察平涼時親筆題寫《崆峒山》壹書;1994年1月,崆峒山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1年1月,被國家旅遊局批準為全國首批AAAA級旅遊區;2007年5月8日,平涼崆峒山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5438年6月+2002年10月,順利通過ISO9001、ISO14001質量與環境管理體系國際認證;2003年7月26日,崆峒山再次登上國家名片。這套《崆峒山》特種郵票由崆峒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觀長城、鄭丹峽、塔院、雷生峰組成,是繼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嘉峪關之後我省第二大。2004年3月,它被提升為國家地質公園。2005年8月9日,太統-崆峒山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崆峒山名稱的由來

崆峒山,峰巒疊嶂,峭壁突兀,峽谷縱橫,涵洞眾多,山石嶙峋,郁郁蔥蔥,被譽為隴東黃土高原上的壹顆璀璨明珠。也有人說,它是神仙光實踐道教的地方。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曾求廣程子在此山,被道教尊為“天下第壹道教山”。近年來,國內外的遊客絡繹不絕,使它越來越出名。

現存的大部分材料有三種解釋:第壹,這裏是遠古時期與氏族共同居住的空曠之地;第二,崆峒山是道教勝地,寓意道教空寂自然。第三,崆峒山洞穴多,空無壹物。三種說法不無道理。

要說崆峒山名字的由來,首先要說崆峒山壹詞的由來。妳在字典裏查“崆峒”這個詞,壹般的評價是?quot這座山的名字是“甘肅”。最早見於春秋時期的《爾雅》壹書載:“北代鬥極崆峒”。平涼崆峒山就在北鬥星座下面,就是它所指的。《冀中周樹》中記載“崆峒”是大夏、莎車、古蒂、丹略、胡帽、齊祐、容齋、匈奴、樓蘭、月氏、斜虎、北丘等十二個氏族的首領。所以崆峒是周朝壹個強大氏族部落的名稱。《趙史記》、《姓氏考》等也有記載。:商朝始祖契約的子孫分作崆峒(崆峒也寫為崆峒,崆峒其實是不同的名稱),所以以國為氏。崆峒山是當地名山,故以名山為姓。

崆峒景區:雷峰山、老君殿、二郎石。

雷霆峰

形狀像香煙的背面和蜜蜂的腰部,太陽穴層層高。

在羊腸小道遇到人,會嚇得撲到墻上。

講經是必經之路,求道也沒用。

平靜的時候,從雷音開始,壹夜好雨過去了。

平涼地處黃土高原腹地,但大自然在這裏造就了神奇壯麗的崆峒山,而盛蕾峰的險要更是壹絕,這是大自然送給平涼人的禮物。說起來,盛蕾峰並不是飛來峰,而是主峰馬鬃山的壹個分支,向南延伸,就像主峰的壹只右臂,向下延伸,直指陶濤的夏倩河。這條山脊全長200米,最高點只有5米。整座山都是丹色的石頭,東西兩側絕對是溝壑。南面的懸崖上有人工石階,可以通往棋盤嶺。古人形容雷峰為“魚脊鰲背鶴膝蜂腰”,非常形象。由於雷峰由北向南,山體逐漸變低。因此,山頂上的道教宮觀建築依山而建,構成了壹幅美麗的畫卷。雷峰巖壁陡峭,面向深淵。雷雨季節,雷霆依柱望空谷,宛若山崩,令人嘆為觀止,故名“雷峰”。

遊客到達雷峰,群峰歷歷在目。群峰蒼翠,平湖如鏡。從腳下往下看,懸崖令人目不暇接。如果妳下山,或拾石階,或穿過壹個山洞,妳真的會感覺到“壹步壹個腳印地移動風景”。清代平涼人韓有詩說:“壹峰從多峰之巔突兀而起,路若空則平。鐵鏈攀附幽彎,板橋懸崖。探奇只在羅清外,勝只在伊比洞邊。”谷底雷聲送雨給雲騰,陽光明媚的照在欄桿上。

老君殿

老子叫李二,河南陸毅人。

生來環遊世界,回歸本真道德。

思維辯證法,演繹中國靈魂。

慈悲恭敬,哲人尊崇。

老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道教的創始人。他姓李明,字伯陽。他是楚國(陸毅東)古縣人。他曾在周朝當過藏民,後來進入秦國。他的代表作是五千字的《道德經》。孔子曾讓他進貢。他認為“道”是宇宙萬物進化的根本,他的思想是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後來被奉為道教始祖。崆峒山有兩處供奉老子的地方,叫老君堂。老君堂,又稱老君樓,位於皇城西南角,毗鄰王耀堂。老君廟是阿明王朝建築,分為上下兩層。樓上是主廳,背朝西,朝東。有木制樓梯供遊客爬上爬下。大廳裏有壹尊老先生的坐像,左右兩邊有婚宴和白骨的雕像。兩邊墻上掛著81幅明代嘉靖年間老先生的畫,有82根柱子。這是壹套精美的關於老子的漫畫,色彩斑斕,故事生動。正殿南側是道士居住的廂房。另壹座老君廟,位於象頭山山頂,原名老君煉丹臺,1912,由道士陳利浩修繕。1940年,李成順再次主持重建,正殿朝東,殿內供奉老先生彩塑像。可惜這棟樓在“文革”中被毀,現在荒廢了。

二郎石

二郎在溪中,彩蛋環繞。

胭脂想壹百遍,青蛙唱壹千遍。

子崆峒雖高,喜流倍增。

先走大路,魏子敬所有神仙。

崆峒山的景觀很多,每壹塊石頭每棵樹都充滿靈氣。遊客停下來仔細觀看,這使他們感到有趣。二郎石是夏後的壹個景點。在夏後寺溝口山路對面的胭脂谷,有兩塊巨大的方形石頭,呈藍棕色。每塊石頭重約100噸,高4米,間距僅2米。汩汩的胭脂河在兩塊石頭之間流過,河水清澈見底。水中的鵝卵石隨著水波搖曳,青蛙在水邊跳躍,這是壹種迷人的自然風景。更神奇的是,兩塊巨石相對的地方還有壹個洞。據民間傳說,黃帝上崆峒山時問,黃帝上山後,大臣們從山上掘石取土,堆成山歡迎他下山。當大臣們正在全力以赴的時候,正巧二郎神路過。他很感動,加入了竹山的軍隊。二郎神很厲害,他挑了很多東西,跑得很快,看見壹座山越升越高。玉帝聞訊,曰:“怎能比崆峒山高?”此時,二郎神正從大象山上取下兩塊方形巨石,在石頭上布下壹個極目,準備撿起來。玉皇大帝聽到命令後,將這兩塊巨石放置在胭脂谷,這兩塊石頭被永遠保存了下來。後人在石頭上刻了“二郎石”三個大字。

  • 上一篇:金融專業個人年度工作總結:5篇
  • 下一篇:聯想電腦的保修期是按出廠日期計算的嗎?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