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解密:古希臘的梭倫改革為什麽最終成功?

解密:古希臘的梭倫改革為什麽最終成功?

梭倫當時承擔了重任,他只能改革。夾縫中的改革應該說是非常艱難的,但是他成功了,不僅幫助雅典走出了困境,也為雅典未來兩百年的繁榮奠定了基礎。這裏,分析梭倫改革的兩個啟示。第壹,梭倫始終恪守中庸。

他沒有滿足平民平分財產的要求,而是下令取消當時所有的公私債務,讓至少當時的窮人不再承擔任何債務;與此同時,不僅廢除了“債奴”,而且禁止任何由該人擔保的未來貸款。這就阻止了自由公民分成兩個階級:主人和奴隸。富人的貸款拿不回來了,財富當然會縮水,但是壹直握在自己手裏的財富並沒有被剝奪,也沒有被消滅的恐懼。這可以說是梭倫的“短解”和“快解”,是主要表現在經濟上的果斷措施,就像給沸騰的湯澆上壹盆冷水。

起初,富人和窮人對此都不滿意,但漸漸地他們意識到了它的好處。梭倫在獲得雙方信任並被賦予立法權時,考慮的是他的“長期辦法”,即在憲法中規定公民按財產狀況分為四個等級,四個等級都有選舉權,但只有前三個較富裕的等級才有資格擔任公職。乍壹看,窮人的權利是有限的。他們不能擔任官方職務,只能作為公民大會成員或陪審員參與國家事務。但是,這兩項權利,尤其是後者,壹開始看起來微不足道,後來卻被證明非常重要。大多數糾紛最終都由這些陪審員解決,包括由高級官員裁決的案件,他們逐漸成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通貨膨脹”,其實後來幾乎都具備了為官的資格。

梭倫堅持中庸,是因為他對人性有著透徹的理解。雖然他在改革中幫助了窮人,但他沒有給窮人或富人任何壹方以道德優越感,也沒有討好任何壹方。他知道富人往往“對富人不友善”,但窮人擁有財富也會壹樣。過度積累,尤其是篡奪的財富,像決定權壹樣腐蝕任何人。

他在自己的詩中寫道:“自由不宜過分,強制不宜過分;如果富有而誠實的人屬於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他們厭倦了充實就會滋生傲慢。所以,“我拿著壹面大盾牌,保護雙方,不讓任何壹方獲得不公平的優勢。“今天看來,他的經濟措施,甚至是暫時廢除信用,對於現代市場社會來說,可能會過於激進,甚至是災難性的,而他把人分成四個階級的政治思想,對於現代人來說,又會過於保守,甚至是反動的,但它們在當前形勢下實際上是壹種中庸之舉,因為重要的是中庸精神。

其次,梭倫將個人力量發揮到了極致,將決策權建立在法律的基礎上,回歸法治。

梭倫壹度獲得了非常大的決策權,甚至接近獨裁者。窮人和富人都試圖說服他做壹個擁有專屬權力的“暴君”,但他拒絕了。當然,他有自己的考慮。他說處於那個位置是好的,但很少有人從那裏和平下來。更重要的是,他把城邦的福祉看得比個人的決定權更重要,在決定權之外,他還有自己的愛好和珍視的價值觀。因此,為了城邦的長治久安,梭倫利用自己巨大的決策權和職權制定和實施法律制度。他更關註的是如果他不掌權會發生什麽,而不是如果他不在會發生什麽。然而,梭倫並沒有盲目相信法律條文。他知道法律背後必須有各方的利益和強有力的支持。有些人曾經嘲笑他的法律像蜘蛛網壹樣。他們只能纏住落入網中的弱者,遇到有錢有勢的就會被撕成碎片。梭倫對此的回答是:當毀約對雙方都不利時,人們會遵守相互的約定;而他要為公民制定這樣的法律,讓他們都明白,正義比違法要有利得多。他並不期望為雅典人制定“最好的法律”,而只是“他們願意接受的最好的法律”。他也不主張數量上和狀態上的平等,主要是法律面前的平等。正如他所說,“我制定不貴不便宜的法律,壹視同仁,直來直去,讓每個人都有他的位置。”」

法律不能自己建立,但還是要靠人,即使是在初始階段,也要靠巨大的權威來建立和鞏固。擁有巨大權威的人能否有長遠的眼光和公正的精神把人治引向法治,並以身作則自覺守法,真的取決於這個權威的好壞。法律要靠人來實踐,人要拿著法律才能長久維穩。這大概是壹種持久的人治與法治的緊張關系,其穩妥的解決大概取決於各種有利條件的配合,有時甚至取決於運氣。的確,梭倫的法治改革能否成功,除了與他個人的政治素質和魅力有關外,還取決於當時雅典人已經尊重法律的民眾感受,而緊隨其後的暴君畢希特拉圖,居然在沒有梭倫的情況下實行了梭倫路線,這對於梭倫的立法來說更是萬幸。

  • 上一篇:教八字九十二:奸詐小人
  • 下一篇:禁毒論文600字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