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內容。中國憲法規定,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成為現代化強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鬥目標,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應有之義。基於“沒有法治就沒有國家治理現代化,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思維,基於依法治國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新認識, 基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 我們黨面臨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前所未有的新判斷,基於法治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作用更加突出的新理念,必須把全面依法治國提升到落實黨和國家發展戰略全局的新高度, 並把弘揚法治精神和培育法治文化納入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廣闊範圍。 要把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保證憲法法律實施放在維護國家治理權威、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保障人民基本權利、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總體格局中,把建設法治體系、發揮法治功能的基本要求放在引領深化改革、促進全面發展、建設有序社會、確保長治久安的具體實踐中。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新形勢下發展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證。依法治國的實質是通過反腐敗、依法治官、監督和制約公權力、尊重和保障人權和基本自由來實現人民民主。因此,發展人民民主,維護人民作為國家和社會主體的政治地位和主權權利,必然是依法治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人民民主對依法治國的新期待,不僅表現在公民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管理權、知情權、參政議政權、監督權等政治民主和政治權利,還表現在自我管理、社會保障、老年醫療、住房就業、教育衛生、公共服務等社會民主和社會權利。經濟民主和經濟權利,如參與經濟決策和管理、獲得財產或企業股份、加入工會、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帶薪休假、適足生活水準權和安全生產。廣大人民群眾不僅需要抽象的民主政治權利和民主政治參與,更需要可以參與、受到尊重、平等公正的具體民主政治權利;不僅需要玻璃天花板上高不可攀的民主政治權利,還需要履行人身和財產權利、經濟和社會權利、環境和生態食品安全權利等具體權益。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反腐治權的根本途徑。權力腐敗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死敵,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最大障礙。要更加註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把權力關進法制的籠子裏,完善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充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反腐敗,從體制、機制和法治上有效遏制和解決權力腐敗問題。腐敗是千變萬化的,腐敗行為很多,但歸根結底是公權力的腐敗。因為權力不受制約,必然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所以,壹切法治國家都應該依法分權、治權。公共權力腐敗的形式多種多樣,公共權力腐敗的原因也不盡相同,但歸根結底是權力尋租,是掌握和行使公共權力的各類主體的腐敗,而這些主體基本上都是政府官員和公職人員,所以所有的法治國家不僅要依法治權,還要依法治官,從嚴治官。在我國,依法治權、依法治官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是法治下反腐治權的必然要求。反腐敗必須治理權力,治理必須依靠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