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公安部統計,2003年,我國中小學生交通死亡人數高達4104人,占總數的3.9%。受傷人數為19196,占總數的3.88%。
據調查分析,我國中小學生交通事故的主要類型有:騎車違章、行人違反交通規則、校車事故等。
現象1騎車違章
寶寶是運動愛好者,騎獨輪車表演特技是必須的,這也讓他在上學路上騎自行車的速度非常快。有壹天,壹輛從巷子裏沖出來的車把他撞倒在地,嬰兒失去了雙腿。像嬰兒壹樣在馬路上飆車、騎自行車高速行駛,已經成為城市學生交通事故的壹個重要方面。在上下學的路上,壹群群學生侵占道路,打架鬥毆,肩膀上騎自行車,打散車把,隨意橫穿馬路。道路狹窄,速度快,互相追逐,讓越來越多的學生死在車輪下。
對策:據統計,90%以上的學生交通事故都是由於車輛在接近時突然橫穿馬路、亂走造成的。筆者認為,有必要加強國民教育,以應對汽車時代的到來。在我國,對於由此引發的交通事故,除了批評、教育、安撫之外,並沒有強有力的措施來保證。
點評:在美國,中小學生騎自行車有自己的規定和要求。由於美國涉及自行車交通的事故,60%的兒童頭部受傷。因此,許多州都制定了與佩戴頭盔相關的法律。加州規定18以下兒童騎自行車必須戴頭盔,阿拉巴馬、佛羅裏達、佐治亞、馬裏蘭、田納西等州規定16以下兒童必須戴頭盔。雖然上述做法沒有防止事故發生,但傷亡人數卻明顯減少。
現象2行人違反交通規則
行人違反交通規則在中國相當普遍,這也是中小學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壹項針對8省市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的調查顯示,違反交通規則是中小學生受傷的首要原因。安全問題最容易發生在上下學的路上。對比顯示,中小學生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高於成年人,過馬路時經常看到成年人拉著孩子過馬路。大多數孩子在這個時候會停止父母的行為,但是很多孩子還是跟著父母,這說明父母對孩子起了不好的帶頭作用。專家建議家長和孩子都要參與安全教育。此外,雖然很多地方的中小學生放學後都有交警或老師護送,但學生在路上打鬧引發的交通事故也不在少數。
對策:前不久,山西沁源特大交通事故給人們敲響了警鐘。車禍引發的交通事故,每年都會“毀掉”無數中小學生的生活。從某種角度來說,速度是關系到生死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被以40英裏/小時(40英裏/小時)速度行駛的車輛撞倒的行人可能會幸存85%。調查顯示,校門200米範圍內是中小學最容易發生安全事故的場所之壹,交通事故占絕大多數。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近年來,我國交通管理部門在學校周邊增設了很多禁行標誌,劃出人行橫道,優化信號配時,取得了壹定的效果,降低了學校門口交通事故的發生率。
點評:發達國家制定法律懲罰讓兒童處於危險中的司機。為了減少美國青少年的駕駛事故,很多州都通過了逐步發放駕照的法律。根據這項法律,青少年必須通過壹系列嚴格的步驟才能最終獲得駕照。壹些州還制定了更嚴格的法律,限制青少年可以開車的乘客數量,或者禁止他們在晚上開車上路。“安全上學路線”是壹項行之有效的工程,不僅在美國得到了推廣,還被英國、澳大利亞等國效仿。
現象3校車事故和車禍
22節車廂裏擠了58個人,這是報紙上的報道。壹天下午,南方某市交警支隊二大隊兩名民警在某路段巡邏時,發現壹輛普通公交車有超載跡象。攔截檢查發現,該客車核定載客22人,實際載58人,其中小學生55人,超載率163%。與此同時,公交車的行駛證上的年度簽名竟然是偽造的。經核實,該公交車為該市某小學的校車。
捕獲了三個重載。據悉,壹輛校車在運送學生時被交警查獲,發現超載7人。當時司機說,他不知道臨時號牌車不能載客,而且因為學校另壹輛校車壞了,他帶班去接學生。據該負責人介紹,這是該校繼前兩次查處超載11人、超載54人後的又壹次違法行為。
以上只是作者從媒體上隨機摘錄的片段。據統計,車輛超載引發的事故占學校交通安全事故的絕大多數。記者在采訪和暗訪中發現,壹些民辦學校的校車嚴重超載:很多人只能坐20多輛車,擠三四十人,有的甚至坐50人。有的私立學校是這樣解釋的,因為學生比較少,有的可以坐壹起,比如兩個大人坐壹排,三個學生坐壹起。所以人雖然多,但都是固定座位,不壹定站著,也不會超載。
不少學生家長指出,很多私立學校的校車基本都是租來的,這些車輛並沒有根據小學生的身高和年齡特點配備低扶手和靠背。對於兒童來說,車輛哪怕是輕微的晃動都有可能使其摔倒,甚至造成傷害,因此不適合小學生乘坐。但在壹些地方,由於經濟條件限制,學校交通安全存在巨大隱患。比如在貧困地區,因為路途遙遠,很多學生都是乘坐農用三輪車等交通工具去上學。很多家長知道危險,但是為了學習,不得不讓孩子坐這輛車。
對策:加大對校車的投入和管理。近年來,在中國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各級各部門在加強合作、保障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方面取得了壹定成績。北京等地加大投入,為大部分學校配備了校車,並對校車司機進行了嚴格的考試制度。失敗的人永遠不允許上路。由於新裝備的校車車況較好,校車統壹管理,近年來北京等地的校車安全事故明顯減少。
點評:歐美日很多中小學生都是坐校車上下學的。統計數據證明,這種運輸方式也是最安全的。美國對校車的機械和內部結構要求很高,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委員會有35項適用於校車的機動車安全標準。紐約和新澤西是最早通過法律規定校車必須配備安全帶的國家,加州、佛羅裏達州和路易斯安那州也通過了這樣的法律。在阿拉巴馬州,只有擁有CDL(商用駕照)的司機才有資格成為校車司機,上崗前必須完成教育局規定的12小時的安全教育課。
大量事實表明,降低學校安全事故發生率的關鍵問題在於教育。記者通過對部分地區安全教育現狀的分析發現,安全教育做得好的地區和學校,安全事故發生率明顯低於沒有或沒有做好安全教育的地區和學校。這樣的例子有很多:父子或母女壹起過馬路,往往是父母違反交通規則要過馬路時,被孩子攔下,告知要遵守交通規則,而有些孩子的違規行為,大多是受父母行為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在加強學生安全教育的同時,也要加強家長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安全教育。通過增強全民交通安全意識,提高抵禦和預防交通事故的能力,讓全社會都來關心學生的安全。
壹項調查顯示,雖然我國大部分地區都開展了安全教育,但很多都流於形式,效果不佳,效果不理想。這種現象多見於縣城、鄉鎮、農村學校。專家建議,安全教育應結合實際,通過案例分析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和解決安全問題。(記者李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