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貴州省第壹所學校

貴州省第壹所學校

妳好,壹般認為貴州省第壹所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學校是貴州大學。

新建大學禮堂

貴州大學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貴州大學堂”。讓時間停留在1902,也就是清朝光緒二十八年。

今年7月,壹份由貴州政府呈送的文件,擺在清廷審理光緒皇帝案件的面前。貴州省省長鄧華西在紀念館正式呼籲建立貴州大學堂。他計劃以桂山書院為校址(現省城路上桂山賓館對面),集資修繕擴建校舍,擬定辦學章程。此時清政府舉行新政,下令“各省各書院在省會設立大學堂”。於是鄧華西的邀請很快就被批準了。同年8月,“貴州大學堂”正式成立。鄧華西任命候補道音為監,聘請周公壽、廖航為師。大學堂配齋、正齋,畢業齋兩年,正齋四年。以“實事求是,培養通才,興學育人”為辦學宗旨,經各州縣選拔,獲得科舉功名的高材生,招生120人。

1905(光緒31)左右,分兩批派出20名學生赴日留學,由貴州大學堂教師周公壽帶隊。留日學生中的尹篤生、周步英、王佩芬等人回國後積極推動新學,在貴州大學堂任教,成為貴州大學早年的骨幹力量。

“貴州大學堂”作為中國早期的大學之壹,成為貴州歷史上第壹所正式的高等學府。“貴州大學堂”成立兩年後,多次更名。191165438 2月,貴州新偵察兵部隊進駐礦業中學,迫使學生提前畢業。1912年5月,該礦被迫關閉,學生轉入貴州省農林學校(1965438+)

重建和重生

1926年6月,周西成主持貴州政府,任命貴州著名學者、教育家周公壽為省教育廳廳長。周功壽建議,按照“振興貴州,教育第壹”的壹貫思路,盡快成立貴州大學。周西成接受了周公壽的建議,決定關閉貴州公立政法專門學校、省立二中、貴陽甲級農校,於1928年3月以省立二中(現貴陽壹中)為校區,成立貴州大學,周公壽任校長。預科有經濟學、醫學、土木工程、采礦和文理兩門。在貴州大學發展態勢良好的同時,貴州省的政局卻發生了劇烈的變化。1929年五月,周西成死於軍閥混戰,省城秩序頓時大亂。周公壽走上校長崗位,學生陸續回家。貴州大學壹度關閉。1940 1國民政府教育部經行政院審議通過,決定先創辦國立貴州農工學院,並選定朱珪縣花溪鎮為校區(現大圭大學南校區)。A&M學院設有農林、農化、農經三個系,土木、礦冶、機電三個系,1預科班。5438年6月+10月,教育部任命的院長李書田到學校上任。

國立貴州大學

1942年5月,行政院決定成立國立貴州大學,國立貴州農工學院並入國立貴州大學。國立貴州大學在農工學院之外設置了文、理、法、商兩個學院。文理學院下設中國語言、外國語言、歷史與社會、數學、化學五個系。法律和商業學院有兩個系:政治經濟和法律。同年5月22日,行政院任命張廷秀為國立貴州大學校長,學校制定了“堅忍忠信”的校訓。到1948年6月,有4個學院,16個系,1個專業課,1個預科班。在國立貴州大學成立之前,不得不提壹所學校——大夏大學。大夏之初,因為沒有固定的校園,我們租了壹間房子作為教室。民國18 (1929)年春,學生1000多人,租房住不下。王耔出6.2萬,借30多萬。1930修建了占地300多畝的校舍,包括教學樓、禮堂、理科實驗室、圖書館、體育館、醫療室、療養院、療養院等。在當時上海40多所私立大學中,以建築宏偉、環境優美而聞名。抗日戰爭以來,大夏大學壹度與復旦大學合並,組成聯合大學,廬山為復旦大夏第壹所聯合大學,貴陽為第二所聯合大學。後來第二聯合大學改名為大夏大學,在花溪買了2000多畝地作為校址。國民政府教育部在籌建國立貴州大學時,曾計劃將大夏大學與貴州農技學院合並,更名為國立貴州大學,但引起大夏師生的強烈抗議,要求教育部撤銷委任。結果大夏大學離開貴陽花溪去了赤水,不可能是貴州大學的壹部分。這也是國立貴州大學在以國家命名的大學中名氣不如國立中山大學的原因。抗日戰爭後期,日軍入侵獨山,大圭奉命遷往重慶。當所有師生到達遵義時,日本已經宣布無條件投降。妳的老師和學生隨後返回華西復課。抗戰勝利後,教育部在滬接收的《敵偽》圖書被分發到各大學,大圭獲得4萬多冊。

毛主席題寫了學校的名字

貴陽解放後,1950年6月和10年6月,根據教育部規定,國立貴州大學更名為貴州大學。壹年後,毛澤東校長親筆題寫了貴州大學的校名。1953年4月,趙鳳啟被任命為貴州大學校長。

院系調整力度大打折扣

1953全國高校調整的背景是中國各行各業都在學習蘇聯模式,高等教育也不例外。他們模仿蘇聯建設專業大學,按藝術、金融、政治、法律、工程分類,忽略了綜合性大學的建設。所以,國有的貴州大學本來就是全國重點大學。由於忽視了貴州的戰略,大圭工程和當時丁道恒等大師的地質、礦冶等強勢專業並入重慶大學,農學並入西南農業大學,外語系轉到四川大學,工科轉到雲南大學,法律系轉到西南政法大學(現西南政法大學) 而經濟系轉到西南財經大學(現216544)這就是貴州大學重建工程實力大損的原因。 院系調整後,貴州大學僅在原農學院的基礎上,在原國立貴州大學(現大圭大學花溪南校區)成立了貴州農學院。

1958年3月,中共中央在成都召開工作會議。毛澤東校長在聽取了許多省區院系調整的影響後,立即指示每個省都要有壹所綜合性大學,已經調整的要恢復。根據主席指示,7月3日,省委決定在貴陽師範學院恢復重建貴州大學,在花溪朝陽村(現貴州大學北校區)成立貴州大學。8個系9個專業,包括語文、外語(英語、俄語專業)、歷史、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8月,721新生正式入學。9月,省人民委員會任命原省教育廳廳長田為貴州大學校長。貴州農學院獨立設置。

1959年貴州民族大學並入貴州大學(1974年分離)。壹個月後,貴大搬進了位於花溪區的新校區(現大圭大學花溪北校區)。此時,全校教職工333人,全日制學生1477人。

省建設廳和“211”

65438-0997,貴州農學院、貴州藝術學院、貴州農業管理幹部學院並入貴州大學。2004年8月,在原貴州大學和貴州工業大學的基礎上,成立了新的貴州大學。同年,教育部與貴州省政府共建貴州大學(省廳設立)。

2005年9月8日,經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批準,貴州大學加入中國政法大學等211高校行列,終於迎來了發展的春天。2009年6月,教育部部長周濟視察貴州大學時指出:要按照“211工程”和西部壹流大學的建設要求,把貴州大學真正建設成為具有中國區域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壹流高水平大學,為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註意事項:

1,貴州農學院-1997合並,但農學院是由1952年(指建國前的國立貴州大學)國立貴州大學遺留下來的血農系成立的,即在1953-1958年。

貴州藝術學院-1997合並,60年代由貴州大學藝術系分離成立。

所以,貴州大學1997的合並,只是久違的兄弟重聚,也是她久違的孩子回到妳們這個大家庭。

2.壹所老牌大學經歷了這麽多年的建設和沈澱,被拆了另起爐竈。大師的流失和行業地位的下降是不可挽回的。再加上貴州省情,國家這麽多年的忽視,老貴大(2004年8月以前)歷史沿革,工程建設相對薄弱,工程實力相對欠缺211。為了貴州高等教育的發展,為了貴州成千上萬的孩子更好更公平地享受高等教育,為了更好地支持和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獲得國家的大力支持尤為重要。貴州省委、省政府采取措施整合貴州高等教育。2004年8月,在原貴州大學和貴州工業大學的基礎上,成立了新的貴州大學。

  • 上一篇:廣東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規定(2019修訂)
  • 下一篇:2017司考試卷1《國際私法》備考知識:國際民商事法律沖突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