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爐內溫度控制在980℃左右,焚燒後體積可減少50-80%,分類收集的可燃垃圾焚燒後甚至可減少90%。近年來,焚燒與高溫(1650-1800℃)下的熱分解和熔融相結合,進壹步縮小體積。
垃圾處理的市場分析
在城市化進程中,垃圾作為城市新陳代謝的產物,曾經是城市發展的包袱,世界上很多城市都曾被垃圾圍困。如今,垃圾被視為最具潛力、取之不盡的“城市礦產資源”和“錯位資源”。這不僅是對垃圾認識的深化,也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要求。
我國垃圾處理行業起步較晚,但通過近幾年的發展,我國垃圾處理行業已初具規模,垃圾處理市場容量大幅增加,市場滲透率快速提升,進入環衛行業的企業數量也快速增加。目前,我國垃圾處理市場已經從導入期進入成長期,正在走向成熟。
隨著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節能環保成為各國的發展主題,並開始為垃圾處理的產業發展提供機遇。世界垃圾年均增長率為8.42%,而中國垃圾增長率超過10%。全球每年產生4.9億噸垃圾,僅中國每年就產生近654.38+5億噸城市垃圾。中國城市固體廢物的累積儲存量已達70億噸。在如此巨大的垃圾壓力下,有理由相信垃圾處理行業將成為未來中國的明星行業。
再生資源已經成為資源循環的新起點和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在回收廢棄資源和廢棄材料的過程中,既解決了資源短缺的問題,又減少了廢棄物的排放,可謂“壹舉兩得”。我國不斷出臺政策支持垃圾處理行業的發展,地方政府領導也開始高度重視垃圾填埋場的建設,加大投入,可以預見垃圾處理行業的前景非常廣闊。
垃圾焚燒利弊分析及行業發展趨勢
垃圾焚燒確實是壹種實踐多年的垃圾處理方式。與填埋法相比,占地面積更小,效率更高。曾被視為“速減”的好方法,吸引了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大力發展。在日本,匆匆建成了6000多座垃圾焚燒爐,垃圾焚燒爐數量居世界第壹,其垃圾焚燒企業也有所發展。同時也吸引了壹些發達國家效仿。就這樣,垃圾焚燒被推向了高潮。這種垃圾焚燒發電廠,即垃圾焚燒法,已經進入發展期。
然而,經過數百年的實踐,垃圾焚燒法並未被大眾所接受,其弊端突出表現在潛在汙染、成本高、操作復雜、浪費資源等方面。雖然其汙染防治技術日臻完善,但仍不成熟,經不起理論和實踐的檢驗。
據各種文獻報道,每噸垃圾焚燒後會產生約5000立方米的廢氣,還會留下約壹半原體積的灰燼。焚燒後,有些汙染物只是由固態轉化為氣態,其重量和總體積不會縮小,反而會增加。焚燒爐尾氣排放的數百種主要汙染物成分極其復雜,其中含有多種溫室氣體和有毒物質。當今最好的焚燒設備在正常運行下會釋放出幾十種有害物質,很難通過過濾、水洗、吸附等方式全部凈化。尤其是二惡英類汙染物,是公認的壹級致癌物,即使少量也能在體內長期積累。到目前為止,還無法為其對人體的影響設定壹個閾值。焚燒灰中有毒有害物質較多,處理難度較大。而焚燒造成的錯覺是轉化後的廢氣排到了高層大氣中,遠離了它。很多人不知道大氣中的汙染物可以通過對流層底部(只有1 ~ 2km厚)循環到各個地區。汙染最集中的是100-200m厚的對流底層大氣,大部分有毒有機物和重金屬遲早會回到妳身邊。
此外,焚燒法的巨大成本和資源浪費更不適合中國和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國情。建設壹座大中型焚燒爐需要654380億元,建成投產後的環境治理費用約300元/噸。目前國內壹些城市焚燒處理壹噸生活垃圾的操作方式是否真的符合環保程序值得懷疑。環保焚燒處理方式,普通城市難以承受。在其運行中,需要頻繁更換過濾吸附材料,也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往往導致操作任意簡化的漏洞。
近年來,反垃圾焚燒維權浪潮在全球範圍內風起雲湧,而且愈演愈烈。事實上,垃圾焚燒在國內外已經開始萎縮。即使在擁有世界上最密集的垃圾焚燒爐的日本,對垃圾焚燒的抵制也非常普遍,有數百個反二惡英團體在運作。就連制定了歐盟標準的歐洲國家也已經反思,關閉焚燒爐,發布禁燒令。目前,已有超過15個國家和地區通過了焚燒垃圾的部分禁令。歐洲幾乎沒有新垃圾焚燒爐的市場。使用焚燒爐最多的德國、荷蘭、比利時等發達國家已經相繼頒布了“焚燒爐禁止令”。許多歐洲國家已經承諾到2020年停止向環境中排放任何有害物質。這意味著焚燒爐排出的煙氣或灰渣中不能含有有害化學物質,這是目前的焚燒技術難以實現的。
美國有6200個醫療垃圾焚燒爐,其強大的草根運動推翻了300多個垃圾焚燒爐,到2003年關閉了98.1%。它的焚燒行業從1996開始幾乎已經關閉了十幾年,美國政府十幾年來再也沒有新建過垃圾焚燒廠。
在英國,倫敦郊區、默裏谷、安大略湖等社區的反焚燒行動此起彼伏。
在俄羅斯,今年年初,綠色和平組織和綠十字會聯合發起了反對垃圾焚燒的民間活動,超過113000名居民簽名反對焚燒,要求推遲新建垃圾焚燒場。
在菲律賓和其他國家,所有形式的垃圾焚燒都已被禁止。
在中國,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武漢、南京、南昌等城市的民眾維權活動此起彼伏。廣大環保誌願者和非政府組織壹直在密切關註。
在國際法上,專家也制定了抵制垃圾焚燒的三大原則,即預警、預防和限制跨界影響。
環保部環境工程評價中心專家組成員趙談垃圾焚燒爐離居民區有多遠(環保距離)?
垃圾焚燒爐離居民區有多遠這個問題爭論了很久,我們國家也遲遲無法決定。本來我們定的是1000米,因為我參加評估的時候,按照環保局的壹個技術原則,是壹公裏,壹公裏之內不允許有居民,所以我們就按照這個標準來評估。後來有的地方管理部門提出,建起來會有困難,那能不能減?在這種情況下,找到了壹些單位,並有目的地修訂了標準。標準第壹次修訂為800米,又縮減了200米。後來說不夠,又找了壹家公司,減到700米。最後最低數據700米,不敢再減了。為什麽?因為700米以內沒人有把握,之所以說300米好,有的才100米多。我們用壹個物理模型來計算我的焚化爐有多少排放量,它有多少空間。按照這個模型,計算也精確不了多少,可能也就壹兩百米。現在我們有很多文件報告說這個計算是錯誤的,說二噁英造成的影響和危害遠大於我們的計算值。這是壹個方面。另壹方面,最難的是二惡英毒性太大。是壹級致癌物,最討厭的是難降解。它的半衰期是14到273年。如果在人體內部積累,就很容易進入脂肪,無論妳的標準有多低,最終都會致癌。所以要謹慎。我覺得這個300米距離太冒險了,500米距離和600米距離也是,因為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日本1.2公裏範圍內的癌癥是外面的兩倍,這也是值得參考的。就算我的爐子改進了,妳也不會是1.2 km,不可能再縮小到300米以內。縮短距離無可厚非。管理部門要求距離越短位置越好,因為地方環保部門的上級和下級經常提出的意見是我們選不到合適的地方,尤其是大中城市,不好選。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不是不去檢查了,就300米?再難的選擇,也要在其他問題和其他處理垃圾的方法上下功夫。
[編輯本段]垃圾焚燒的汙染控制
城市垃圾焚燒煙氣中的二惡英是近年來國際上普遍關註的問題。有毒的二惡英類物質對環境危害極大。有效控制二惡英類物質的產生和擴散,直接關系到垃圾焚燒和垃圾發電技術的推廣應用。
驚慌失措的居民
壹級結構
二噁英的分子結構是1或2個氧原子連接在2個被氯取代的苯環上。兩個氧原子連接在壹起稱為多氯二苯並二惡英(PCDD),壹個氧原子稱為多氯二苯並呋喃(PCDF)。統稱為二惡英。毒性最大的2,3,7,8-PCDD的毒性是氰化鉀的1000倍。二惡英對哺乳動物毒性極大,易溶於水,熱穩定性好。
二氧芑
操作原理
焚燒爐中產生的二噁英的來源是石油產品和含氯塑料,是二噁英的前體。發電方式主要是燃燒發電。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鈉、KCl等。,而焚燒中往往有S元素,產生。和含氯的鹽在氧氣存在下反應生成HCl。HCl與Cu氧化生成的CuO反應。發現二惡英產生的最終催化劑是元素C(以CO計)。
主要優勢
氣控熱解焚燒爐將焚燒過程分為兩個燃燒室,用於垃圾熱分解的第壹燃燒室溫度控制在700℃以內,使垃圾在缺氧狀態下低溫分解。此時銅、鐵、鋁等金屬元素不會被氧化,所以不會產生,會大大減少二惡英的量。同時,由於HCl的生成受殘氧濃度的影響,缺氧燃燒會減少HCl的生成;並且在自還原氣氛下難以大量生成。因為氣控垃圾焚燒爐是固體床,不會產生煙塵,也不會有未燃燒的殘碳進入二燃室。垃圾中的可燃成分被分解成可燃氣體,可燃氣體被引入具有足夠氧氣的第二燃燒室進行燃燒。二燃室溫度約為1000℃,煙道長度使煙氣停留時間大於2s,保證了二惡英等有毒有機氣體在高溫下的完全分解和燃燒。此外,袋式除塵器的使用避免了采用靜電除塵時銅、鎳、鐵顆粒對二噁英生成的催化作用。
【編輯本段】垃圾焚燒必須堅持的四個基本原則。
垃圾焚燒肯定是必須的。關鍵不在於燒不燒,而在於怎麽燒。個人來說,我是反對盲目推崇壹切帶來的垃圾焚燒大躍進的。我擔心這樣下去,垃圾焚燒會遍地開花,最終垃圾焚燒隱含的環境風險會最大化。
我的擔心不應該是毫無根據的。妳沒看到,所有購買力強的發達地區城市,周邊郊區都掛滿了垃圾焚燒的旗號嗎?主燃派為了捍衛垃圾焚燒的這壹大躍進,往往以廣告口號為立論依據,以理想為現實,將垃圾焚燒贊到極致。他們越是不遺余力,意圖越是可疑,越是要警惕垃圾焚燒背後的私利驅動。
馬克思認為國家是必要之惡,垃圾焚燒也是必要之惡,不是天使。所以,人類因為垃圾危機不得不與垃圾焚燒發電打交道時,也不得不像把權力關在籠子裏壹樣,給垃圾焚燒發電套上籠頭。無論垃圾危機有多嚴峻,焚燒發電都不能成為首選,只能占據輔助地位,只能是填埋、堆肥、分類等常規手段用盡後的補充手段。只有這樣,才能將焚燒的環境風險控制在最低限度。
也就是說,對於垃圾焚燒發電不要過於理想化和浪漫,而是要盡可能的謹慎。這種最大限度的謹慎至少應體現在以下四項基本原則中:
1.分類不到位不焚燒。
健全的垃圾分類是垃圾焚燒發電的前提條件,也是不可逾越的歷史階段,這壹點早已被社會所認可。現在的問題不是有沒有這樣的社會知識,公眾的素養夠不夠,而是城市政府有沒有這個決心。垃圾分類需要強大的基礎設施。正如媒體所指出的,日本人做精細垃圾分類的首要原因是他們的垃圾分類和運輸設施好。臺北市垃圾總量近年大幅下降,也是因為垃圾分類設施服務周到;美國人的垃圾分類意識很強,也是因為他們的垃圾分類和運輸時間表壹目了然。只有政府能夠提供垃圾分類所需的強大基礎設施。無論公眾的分類沖動有多強烈,如果沒有政府提供的強大基礎設施,都沒有落地的可能。
所以很多城市的垃圾分類試點壹無所獲,板子也不能全打在公眾的屁股上,歸咎於所謂的公眾素養。審查的是市政府是否在基礎設施方面做了盡職調查。如果它沒有盡職盡責,這表明它在垃圾分類方面至少是半心半意的,如果不是沒有誠意的話。三心二意做不了什麽大事,分類也沒用,浪費公款。應該向市政府問責,不能作為市政府去垃圾焚燒發電的理由。
2.沒有財務不要全燒。
在今年4月的壹次研討會上,主燒派旗手、清華大學教授聶永峰歡呼:“2008 -2015年中國垃圾焚燒發電將迎來黃金時代。”他為什麽忍不住?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壹位負責人透露了當時的秘密:由於回報相對穩定,垃圾焚燒設施受到投資者青睞,更容易市場化;尤其是在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更多的投資者將目光轉向能源領域和環保領域,以尋求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引自中國固體廢物網4月26日報道)
毋庸諱言,市場化是我國垃圾焚燒發電的明顯趨勢。但是,巨大的環境風險是註定的。在國情特殊的中國,垃圾焚燒發電不適合市場化。發達國家是可以市場化的,因為發達國家無論是權力還是資本都受到嚴重限制,而我們沒有這樣的制度環境。如果與權力結盟的垃圾處理巨頭不承擔社會責任,社會只能無所作為,最終的惡果是社會買單,用公眾的生命、健康、財產買單。
這不是簡單的邏輯推導,而是有鐵的事實支撐的。去年發改委之所以考慮調整垃圾焚燒發電的發電補貼政策,是因為焚燒發電企業普遍存在欺詐行為。為了騙取發電補貼,他們大量使用煤炭和石油發電,所以焚燒發電廠很大程度上變成了火力發電廠。這從壹個側面反映了監管的失敗。
面的問題如此嚴重,點的問題更是觸目驚心。近日,媒體曝出廣州李坑垃圾焚燒發電廠附近村民癌癥死亡率劇增,敲響了警鐘。同樣的故事發生在深圳。早在今年8月,媒體披露民營企業龍崗垃圾焚燒廠臭氣1.6公裏外都能聞到,引發當地居民集體抗議。
不難想象垃圾焚燒企業失控到什麽程度。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張在接受央視采訪時指出,要使爐溫達到設計標準,必須加入大量“活性炭”助燃。但是活性炭極其昂貴,所以很多垃圾焚燒發電廠在處理檢測時偷工減料,只按規則使用。這是垃圾焚燒造成汙染的壹個重要因素。目前,中國制度環境的根本改變並非壹日之功。只要制度環境沒有根本改變,監管和企業社會責任就不可能落實,企業唯利是圖的本質就無法遏制。
在這種背景下,垃圾焚燒發電這種高危行業交給市場,由企業主導,後果極其嚴重。垃圾焚燒發電很可能打著環保的旗號異化成壹個汙染環境的行業。如果城市垃圾危機真的嚴重到可以焚燒,那麽這個關系到公眾生命安全的高風險行業,屬於公共服務範疇,應該主要由城市政府買單,應該屬於財政全額保障的公益行業。只有充分的資金保障,不計成本,才能杜絕偷工減料的行業黑洞。這並非沒有先例。深圳寶安垃圾焚燒廠安全系數大很多。據媒體報道,其煙囪幾乎看不到冒煙。政府檢測也顯示,工廠幾乎沒有二惡英等汙染物排放,因為整個工廠都是政府投資的。但其投資遠高於民營垃圾焚燒廠——寶安廠每噸垃圾焚燒成本是龍崗廠的10倍。但是,財政應該取之於民。既然垃圾焚燒是必須的,就沒必要像葛朗臺那樣太在意。買不起就別燒了。要燒就要不惜代價,以絕對保護公眾生命健康財產為最大追求。
3.不開放透明,不燃燒
臺北市民和環保團體經常半夜去垃圾焚燒廠“抓現行”,監督是否存在非法垃圾焚燒。我們離那個水平還有十萬英裏遠。原因很簡單。誰敢抨擊垃圾焚燒廠“抓現行”?看工廠保安壹棍子把妳打出去。柵欄壹深似海,誰知道裏面是怎麽燒的?
因此,垃圾焚燒全過程能否公開透明,也應該是決定垃圾焚燒發電是否上馬的重要指標。在這方面,臺北的經驗足夠參考。據報道,臺北市焚燒廠所在地將設立民間監督委員會;焚燒廠每兩個月發布壹次運行指標,方便公眾查詢。焚燒爐與私人運營商之間的運營合同也在臺灣省環保局的網站上公布。臺北市環保局還在垃圾傾倒平臺上設置了視頻設備,並接入互聯網,市民可以隨時查看爐內燒的是什麽。
沒有人比潛在受害者更沖動地監測環境風險,也沒有任何監測比潛在受害者自己監測更可信。在垃圾焚燒發電公信力嚴重缺失的當下,中國必須向全社會,尤其是向其潛在受害者所在社區的居民全面開放,接受全社會,尤其是其所在社區居民的全方位監督,才能真正取信於人,真正讓人放心。
4.不公平的補償不會被燒掉
垃圾焚燒發電不可避免的環境風險顯然會給周圍居民的財產帶來壹定的損失,應當對損失進行補償。不能說為了所謂的整體利益,為了大多數人的利益,少數人輸了就輸了。私有財產不可侵犯,不僅指私人不受侵犯,也指所謂整體利益和多數人利益不受侵犯。利益只能被替代,不能被犧牲,不管涉及的是多數人還是少數人。這個原則必須是剛性的,否則通過所謂的整體利益和多數人的利益,今天犧牲的可能是他,明天犧牲的可能是妳。這只是壹個概率的問題,誰也不能保證自己壹輩子不被這個概率陰影籠罩。所以,如果今天他犧牲和侵害的悲劇不被制止,明天可能就輪到妳了,到時候妳就沒有委屈了。
在這壹點上,還是有很多誤解的。焚燒廠周邊居民維權的行為,經常受到壹些道德家的譴責。他們僅僅為了自己的私利阻撓公共項目,這似乎是可恥的。在市場經濟發展、物權法適用多年的今天,從這樣壹個角度去反駁規訓人的虛偽和荒謬是不值得的。焚燒廠周圍的居民當然是在爭取自己的權利,但客觀上是在爭取所有公民的權利,這有什麽道德和法律上的損失!如果他們連自己的公民權和財產權都不知道珍惜,那犬儒主義才是他們真正的恥辱,是整個國家的恥辱。
以上四項被認為是垃圾焚燒發電的基本社會支撐條件。垃圾焚燒發電理論上有爭議,技術上有分歧。僅僅從理論和技術上抽象地討論垃圾焚燒發電的是與非,不會有什麽成效。即使垃圾焚燒發電在發達國家是壹朵花,這朵花也有特定的土壤和空氣。拋開它特定的土壤和空氣,只是因為花太美,我們才渴望復制花。怎麽知道基因變異不會超出淮?
所以,當務之急不是討論要不要燒,燒在哪裏。當務之急只能是基於社會學視野和特殊國情,著眼於垃圾焚燒該怎麽燒,即在什麽樣的社會條件下應該燒,我們是否已經完全具備這些條件。這種態度才是真正對生活和歷史負責。
[編輯此段]中國垃圾焚燒的發展
據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趙介紹,中國的垃圾焚燒項目正在迅速擴大。事實上,不僅是北京、廣州、南京、蘇州,在中國,幾乎每個省份都在建設或準備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而昆明等部分城市已經明確表示不會采用垃圾焚燒的方式處理垃圾。
目前,垃圾焚燒引發了群體性事件和大量的上訪和訴訟。比如南京江北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引發的群體性抗議,江蘇吳江垃圾發電廠門口的無聲抗議,北京東村垃圾焚燒廠的抗議。
我國垃圾焚燒項目快速擴張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可以歸納為:壹是垃圾處理壓力大。垃圾處理的常用方法是填埋,但是現在填埋的方法已經不可行了,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垃圾處理需求。隨著垃圾的增多,垃圾問題日益成為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壹大難題,嚴重影響了城市的形象和環境,甚至出現了垃圾包圍城市的現象。而垃圾焚燒可以快速處理堆積如山的垃圾,減少垃圾體積,把垃圾變成氣體升到空中,讓人視而不見,從而制造政績,掩蓋問題真相。第二,對電力的巨大需求。在能源中,電被認為是清潔的。眾所周知,電的生產是骯臟的。隨著工業的發展,對電力的需求與日俱增。只要能發電,項目的科學性就會增加。背後是中國電力巨大的利益需求。電力公司在中國是壹股非常強大的力量,它的董事們更強大。為了家族利益,電力公司有很大的擴張空間。第三,海外資本力量的推動。垃圾焚燒技術在國外屬於夕陽技術,垃圾焚燒受到比較發達國家的抵制。控制焚燒技術的國際資本勢力看到了中國這塊肥肉,試圖用賄賂等手段把它的死技術搬到中國來延長壽命,擴大資本。國內漢奸走狗違背民族氣節,勾結國際資本供子女出國留學生活。第四,管理部門的慣性。垃圾焚燒的速度有多快?垃圾處理效果明顯,隱形效果慢。管理部門不願做深入研究,迷信國外技術,導致焚燒爐項目盲目上馬。
[編輯本段]專家建議
解決城市垃圾的最好辦法不是焚燒,而是綜合利用。據業內人士估算,我國可循環利用的再生資源價值約為3000億元。其實除了廢鋼回收率高,廢塑料回收率25%,廢橡膠回收率32%,廢紙回收率35%,廢玻璃回收率只有13%...我國廢棄物資源利用水平遠低於發達國家。事實上,垃圾蘊含著巨大的財富,不可能壹下子就燒掉。填埋和垃圾焚燒都不是解決垃圾問題的最佳途徑。
目前,綜合利用是世界上最受推崇的做法,這也是未來垃圾處理的發展趨勢和方向。可以做到垃圾的綜合利用,這才是真正的環保節能。既能回收數千億的資源,又能把不焚燒垃圾節省下來的CO2排放指標賣給聯合國,同時還能避免焚燒垃圾對大氣造成的有毒汙染,讓人們享受到潔凈的空氣。
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在政策法規層面全力支持垃圾分類處理,同時將垃圾焚燒所花費的資金用於支持相關企業對源頭小區的垃圾進行啟動分類或分類處理。在小區建立垃圾分類設施,提倡和鼓勵居民對垃圾進行分類,使垃圾中的資源直接分類回收。根據小區的實際情況,在推廣垃圾分類處理的初期,可以考慮以小區為單位增設垃圾分類處理站,吸引大量的社會人員從事垃圾分類工作,將小區內的垃圾全部進行人工分類,回收所有可利用的資源,不能利用的垃圾送有資質的填埋場填埋,避免填埋場地下水滲漏和汙染的現狀。此外,政府相關部門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在源頭上減少垃圾的產生,比如限制過度包裝,限制未經處理的蔬菜進入居民消費,類似於目前有效的限塑令。
小學生調查報告1
原來我們小區前面有壹條清澈的小河。每天,成群的魚在那裏玩耍和跳舞。我們被清澈的河水和歡快的魚兒陶醉了。
可是最近發現河水不那麽清澈了,很多小魚都死了,河裏還有很多垃圾。我有些懷疑,所以調查了這條河的汙染情況。
調查
我觀察了壹下周圍的環境,植物長得很茂密。我排除了自然災害的可能,但是水裏有很多死魚和很多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