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經濟生活知識點:投資理財的選擇1。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
1,儲蓄存款
(1)儲蓄存款的含義:指個人將其合法擁有的人民幣或外幣存入儲蓄機構,由儲蓄機構出具存折或存單作為憑證,個人憑此憑證支取存款本息,儲蓄機構按規定支付存款本息的活動。
(2)中國的儲蓄機構主要是商業銀行。
(3)在中國,儲蓄存款可以賺取利息。存款利息是銀行對使用儲蓄存款支付的報酬,是存款本金增值的部分。
利息的多少取決於三個因素: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存款利息的計算公式為:存款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在中國,存款利息收入應按規定的稅率向國家繳納。(目前為5%)
(4)儲蓄存款的分類
目前,中國的儲蓄主要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作為投資對象,活期儲蓄靈活方便,適合存放個人日常生活中要用到的資金。而收益較低的定期儲蓄流動性較差,收益高於活期儲蓄,但壹般低於債券和股票。與低收益相對應的是,由於銀行的信用度相對較高,儲蓄存款相對安全,風險較低,但也存在通貨膨脹下的存款貶值風險和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的利息損失風險。
2.中國商業銀行
(1)商業銀行的含義:指從事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結算等業務的金融機構。,並以盈利為主要經營目標。中國的商業銀行以國有控股銀行為主,是中國金融體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2)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有三項:
第壹,存款業務。這項業務是商業銀行的基本業務。
第二,貸款業務。它是中國商業的主要業務,也是商業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從貸款對象來看,主要有工商貸款和消費貸款。(銀行將本著真實、審慎、安全、高效的原則對借款人的信用狀況進行評估,並根據結果決定是否發放貸款。)
第三,結算業務。結算業務是商業銀行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為貨幣收支提供手段和工具,銀行為此收取壹定服務費的服務。
除了上述三大業務,商業銀行還為我們提供債券交易和贖回、外匯交易、保險代理和保管箱等服務。
二。股票、債券和保險
1,股票。
(1)含義: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投資者發行的股票。股票代表其持有人(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這種所有權是壹種綜合性的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參與公司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等。
(2)特點:①股票賣出後不退換。如果想改變股東身份,要麽等公司破產清算,要麽把股份轉售給第三方。②可轉讓,流動性強。經過國家證券管理部門的批準,股票壹般可以在股票市場交易,這種流動性就是股票的生命力。③高風險高回報。
(3)股票投資的收益包括兩部分:壹部分是股息紅利收益,即股票持有人作為股東定期從股份公司享有的利潤分配收益。只有公司盈利了,才能分配紅利和獎金。如果公司破產了,股東不僅要賠錢,還要賠錢,這是買股票的風險。投資股票的另壹部分收益來自於股價上漲帶來的差價,這部分差價有時很高。由於股票價格受公司經營狀況、供求關系、銀行利率、大眾心理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其波動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正是這種不確定性,可能讓股票投資者蒙受損失。價格波動的不確定性越大,投資風險就越大。所以,股票是壹種高風險的投資方式。
(4)股票市場的作用:股票市場的建立和發展。這對搞活資金融通,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籌集建設資金,促進企業改革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結合
(1)債券的含義:它是壹種債務憑證,即籌資人給投資人的,承諾在壹定期限內支付約定利息,到期償還本金的債務憑證。
債券的分類。目前,在我國,債券根據發行主體的不同,主要分為國債、金融債和企業債。
(2)國債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壹種政府債券。它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發行的債務憑證,承諾在壹定期限內支付利息和償還本金。中央政府發行國債的目的往往是為了彌補國家財政赤字,或者為壹些耗資巨大的建設項目、壹些特殊的經濟政策甚至戰爭籌集資金。因為國債以中央政府的稅收作為還本付息的保障,風險較小,利率低於其他債券,但壹般高於同期限的銀行儲蓄存款利率。金融債券是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與公司債券相比,金融債券的違約風險更小。相應地,其利率通常低於普通企業債券,但高於風險較小的國債和銀行儲蓄存款。
(3)企業債券是企業依照法定程序發行的,約定在壹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債券。由於企業主要以自己的經營利潤作為還本付息的保證,企業債券是壹種風險債券。相應的,企業債的利率通常高於國債和金融債。
我國部分債券可以上市交易,使得相關債券具有良好的流動性。
3.保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買保險是規避風險的有效措施。
(1)商業保險的含義:是指被保險人按照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被保險人因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意外事故造成的財產損失,或者在被保險人身故、患殘疾、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限制時,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行為。在中國,只有依法設立的保險公司才能經營保險業務。
(2)保險分為人身保險和財產保險。人身保險是以人的生命和身體為基礎的,如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人壽保險等等。財產保險涵蓋財產及其相關利益,如汽車保險、運輸保險等。投保人和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應當遵循公平互利、協商壹致、自願訂立的原則。
(3)功能:投資理財方式;規避風險的有效措施;通過購買保險,是被保險人轉移風險以減少危害、預防後患、保障生活、穩定社會的有效途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互助。
高中政治經濟生活知識點:個人收入與分配1。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生產決定分配,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決定分配方式。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相應地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1,按勞分配
(1)按勞分配的性質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
(2)內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經濟中,對社會總產品進行了壹切必要的扣除後,個人消費品按勞動者為社會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的數量和質量)進行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3)原因:①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
②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4)意義:①實行按勞分配有利於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按勞分配作為社會主義分配制度,是對幾千年來獲得的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除和消滅兩極分化的重要條件,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是分配制度的重大變革。
2.按勞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個人勞動成果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
(1)按勞動者個人勞動成果分配
個體勞動者擁有生產資料,獨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他們的勞動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稅收後,直接屬於勞動者,從而構成他們的個人收入。他們既是工人,又是經營者,還是投資者。他們不僅要努力工作,規劃發展,還要承擔經營風險。勞動者個人的合法收入受國家保護。
(2)按生產要素分配
含義:按生產要素分配是指生產要素所有者憑借對生產要素的所有權參與收入分配。②具體形式:主要是勞動力、資本、技術和管理。
A.按勞動要素分配:指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勞動者獲得的工資收入。
B.按資本要素分配:包括民營企業家的稅後利潤、債權人的利息收入、股息、債券和股票交易收入等。
C.按技術要素分配: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術獲得的收入包括技術入股和技術轉讓。
d按管理要素分配:企業管理人才憑借對生產經營的貢獻參與分配的形式。
(3)原因:
(1)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必須完善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
(2)完善生產要素分配制度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合理性和合法性的確認,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勞動、知識、人才和創造的尊重。有利於讓壹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壹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以造福人民。
第二,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
1,社會公正:
(1)公平的含義:公平的含義很廣,涉及政治、經濟、法律等各個領域。合理的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現在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太大,人們的基本需求要得到保障。
(2)意義: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會主義分配原則的體現,有助於協調人與人之間的經濟利益,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
★(3)實現途徑(實現社會公正的措施):
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制度保障。
確保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這有利於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之間的分配關系,維護勞動者利益,合理調整投資與消費的關系,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當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增加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
③在再分配中更加註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又壹重要舉措。因此,必須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通過加強稅收調節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壹定範圍內,實現公平分配。
2.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1)效率的含義:指經濟活動中投入與產出的比值,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提高效率意味著節約資源,增加社會財富。效率是人類經濟活動追求的基本目標之壹。
(2)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在收入分配中,效率與公平是壹對矛盾,既對立又統壹。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社會公平的逐步實現,只有在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沒有效率作為前提和基礎的公平只能導致平均主義和普遍貧困。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維護勞動者的權益,激發他們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益的積極性。公平與效率是有矛盾的,兩者側重不同的方面。
(3)如何處理它們之間的關系:
①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以提高效率促進公平。中國人口眾多,人均自然資源相對匱乏。發展經濟,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同時要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讓分配的成果讓人奮進,讓社會充滿生機和活力。
②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擴大;要落實分配政策,倡導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主張先回報社會,幫助富人。
陳果老師可以說是從“萬人敬仰到遭人唾棄痛斥”的大頭。她的遭遇可以說是對她不公平,但也反映出這個社會的榜樣選擇是多麽的“病態”。
我們可以簡單的做個對比。
在壹檔綜藝節目中,著名頂級女星YCY按照主持人的要求,想說出中國八個省份的縮寫,和“北京、天津、上海”差不多,但所謂的頂級女星“憋了半天沒放屁”,壹個都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