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高壹地理各種氣候類型的氣候特征。

高壹地理各種氣候類型的氣候特征。

熱帶雨林氣候熱帶雨林氣候又稱“赤道多雨氣候”。分布在赤道兩側5 ~ 10之間。全年高溫多雨,月平均氣溫25 ~ 28℃,年降水量可達2000毫米以上,季節分布均勻,無旱季。主要出現在南美洲的亞馬遜平原、非洲的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亞洲的馬來群島大部分地區和馬來半島南部。它們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非洲的剛果河流域、幾內亞灣、亞洲的印度半島西南海岸、馬來半島、中南半島西海岸、菲律賓群島和伊裏安島,大洋洲從蘇門答臘島延伸至新幾內亞。主要受緯度因素影響:1。太陽輻射:太陽輻射量在100-180大卡/厘米*年範圍內。壹年四季都很熱。太陽輻射更強烈的地區將成為沙漠。2.大氣環流:位於赤道低壓區,信風在赤道附近聚集並輻合上升,所含的水汽容易形成雲,引起降雨。3.陸海影響:熱帶雨林位於海邊或大型江河流域,雨量充沛,溫差較小。地勢較低,適合雨林生長。4.植被影響:樹木蒸騰作用強,使環境更加濕潤。熱帶草原氣候熱帶草原氣候又叫熱帶幹濕季氣候、稀樹草原氣候、熱帶稀樹草原氣候、熱帶稀疏草原氣候。壹般分布在緯度10和熱帶草原回歸線之間,以中非、南美大部分地區和巴西、澳大利亞北部和東部為典型。這類分布區位於赤道低壓區和信風區的交替控制區。全年氣溫高,年平均氣溫25℃左右,赤道低壓帶控制期,赤道氣團盛行,降水集中;信風控制期,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少雨。年降水量壹般為700-1000 mm,旱季明顯較長。天然植被是熱帶稀疏草原。熱帶草原氣候的特點是:受赤道低壓帶控制時,形成雨季;當受到信風控制時,旱季就形成了。其分布規律在南北緯10與北回歸線之間。同學們對此會有疑問:“赤道低壓帶的移動範圍在緯度10以內。它是如何控制熱帶草原氣候的?”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這種氣候的成因如下:1 .在季風盛夏季節,在低緯度地區(尤其是在大陸),壹個赤道西風環流常插入南北半球的信風中。它的形成,壹方面是由於行星風帶的季節性運動;另壹方面,由於大陸的加熱作用,赤道槽在移動時在大陸上加強。在北半球的夏季(7月),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向北偏轉,向右越過赤道,形成西南季風;南半球夏季(65438+10月),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向南偏轉,越過赤道向左,形成西北季風。這種現象在從非洲經印度洋到西太平洋的地區最為明顯。1,非洲10 N至20 N及北美南部?夏季,兩地分別受暖濕的西南季風控制,越過暖流,被地形擡升。而且由於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交匯上升,對流性降雨多,降水充沛,形成了濕季。在冬季,旱季是在單壹幹燥的東北信風的控制下形成的。2.非洲10南緯至南緯20度和澳大利亞北部?夏季兩地受暖濕的西北季風控制,由於西北季風和東南信風的交匯,對流性降雨多,降水充沛,形成濕季。在冬季,旱季是在單壹幹燥的東南風的控制下形成的。二是熱帶鋒夏季,在廣闊的熱帶太平洋東部,赤道西風並不顯著,而且由於高大的安第斯山脈的阻擋,來自太平洋的暖濕季風對南美熱帶草原氣候帶影響不大。而來自陸地的西南季風和西北季風在這裏分別與來自熱帶大西洋並經過暖流的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匯合上升,形成熱帶鋒,對流性降雨多,氣候濕潤。赤道以北的圭亞那高原、奧裏諾科河流域和哥倫比亞北部6月至10潮濕多雨;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內部,6月5438+00至次年3月降水充沛,形成雨季。冬季兩地分別受單壹的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控制,幹燥少雨,形成旱季。3.副熱帶高壓型1,南非高原以南(20 S至30° S)1南半球夏季,大陸形成大範圍熱低壓。暖濕的東南信風越過暖流吹向大陸,給南非高原帶來更多降水,形成濕季。7月的南半球正值冬季,南非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m以上。由於地勢較高,溫度較低,在大陸南部形成壹個高壓,與東部的海洋高壓相連。受副熱帶高壓區控制,盛行下降氣流。再加上陸地高壓的存在,來自海洋的信風影響減小,形成旱季。2.在澳大利亞南部(30 S至32 S),由於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性移動,在夏季(65438+10月),該地區受南移的副熱帶高壓控制,盛行下降氣流,幹旱多雨,形成旱季;冬季(7月)受向北移動的濕潤西風控制,形成濕季。四。垂直地帶性東非高原赤道附近地區海拔3000多米。由於地勢較高,這裏的氣溫和降水條件發生了變化,氣候溫暖,不可能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夏季,受來自印度洋並經過暖流的暖濕東南信風影響,降水較多,形成濕季。在冬季,受單壹幹燥的信風控制,降水較少,地面蒸發強烈,形成旱季。5.背風坡型澳大利亞大分水嶺西部和馬達加斯加西部位於東南信風的背風坡,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降水較少,但幹濕季節明顯,形成熱帶草原氣候。綜上所述,在夏季,緯度10與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草原氣候區在壹定程度上受赤道輻合帶的影響,而這壹帶的位置壹般是赤道低壓帶的位置,所以也可以說是受赤道低壓帶的控制。熱帶沙漠氣候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北回歸線經過的內陸地區和大陸西海岸,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最為廣泛。1.降水量小,變率大:北非撒哈拉沙漠的亞斯溫有多年不下雨的記錄;在南美洲智利北部的沙漠Aarika,在連續17個熱帶沙漠氣候年中,只有三場陣雨可以測量降雨量,而且三場陣雨的總量只有0.51 cm,降水量非常少。同樣位於智利北部沙漠的伊基吉連續四年無雨,但在第五年,壹場陣雨下降了65,438+05cm,而在第二年,壹場陣雨記錄達到了63.5cm,顯示了極大的可變性。熱帶沙漠的降雨多為爆發性陣雨,往往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2.氣溫高,溫差大:由於雲少,日照強,植被覆蓋不足,空氣濕度低,白天氣溫上升極快。據記錄,北非高達58℃。壹般夏季月平均氣溫在30℃~ 35℃之間,高溫持續時間較長。例如,在阿拉伯半島的亞丁,壹年中有五個月的月平均氣溫在30℃以上。沙漠晚上比較涼爽,因為整夜沒有雲,地面輻射強,散熱快。夜間最低氣溫壹般在7℃到12℃之間,也有薄霜的日子。年溫差壹般在10℃~20℃左右,日溫差更大,在15℃~30℃之間。在北非黎波裏以南的壹個氣象站,1978,1978年2月25日,記錄到白天熱達最高氣溫為37.2℃,到了晚上卻降到了最低氣溫-0.6℃,日溫差達到了37.8℃,真可謂是“早上穿皮大衣,下午穿紗”。3.蒸發強、相對濕度低:熱帶沙漠氣候由於經常無雲、多風、日照強、溫度高、相對濕度低,蒸發強。可能的蒸散量是降水量的20倍甚至100倍左右。空氣中的相對濕度很小,經常出現在埃及撒哈拉沙漠的2%左右。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只位於亞洲南部,南半球沒有熱帶季風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分旱季和雨季,雨季。形成原因:夏季風是由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性運動形成的——南半球的東南信風穿過赤道進入北半球,在地轉偏航器的作用下偏轉到右側熱帶季風氣候,成為西南季風。因此,熱帶季風氣候受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交替控制。冬季主要是海陸溫差造成的。熱帶季風氣候平均氣溫最冷月> 15℃,年降水量在1500 ~ 2000 mm之間,季節分布為夏雨型。【編輯此段】亞熱帶氣候類型亞熱帶地中海氣候是亞熱帶和溫帶氣候的壹種類型。以最典型的地中海沿岸地區命名。地中海氣候之所以分布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的原因是,地中海氣候的成因是西風和副熱帶高壓帶交替控制形成的。在地中海地區,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地中海水溫低於陸地,形成高壓,增加了副熱帶高壓帶的影響。冬季地中海水溫較高,形成低壓,吸引西風,大大加強了西風的影響。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分布在北緯30° ~ 40°的南緯。它的分布也很廣,是唯壹存在於除南極洲以外所有大陸的氣候類型。氣候特點:夏季炎熱幹燥,高溫少雨,冬季溫和濕潤。冬季氣溫5 ~ 10℃,夏季氣溫21 ~ 27℃。年降水量約350 ~ 900毫米,集中在冬季。夏季降水量僅占全年降水量的20 ~ 40%,最大月降水量是最小月降水量的3倍以上。原因: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氣流下沈,少雨。冬季副熱帶高壓向低緯移動,該氣候區的西風帶氣旋活動頻繁,降水充沛。同時,氣候溫和濕潤是因為冬季西風從較溫暖的海洋吹來(陸地和海洋熱性質的差異)。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濕潤氣候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分布在北緯25° ~ 35°的大陸東海岸,是熱帶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交替控制和相互競爭的地帶。5438+10月6月平均氣溫壹般在0℃以上,7月平均氣溫壹般在25℃左右,冬季夏風方向變化明顯。年降水量壹般在1000 mm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這種氣候在東亞被稱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在其他地區因為降水較多被稱為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亞熱帶草原和沙漠氣候亞熱帶草原和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緯25° ~ 35°的西部大陸和內陸地區。它們的基本特征與熱帶沙漠氣候相似,全年幹燥,夏季炎熱,但由於緯度較高,冬季氣溫低於熱帶沙漠氣候。【編輯此段】溫帶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出現在緯度35 ~ 55°的亞歐大陸東岸,包括華北和中國。冬季受高緯度內陸偏北風影響,極地大陸氣團盛行,寒冷幹燥;夏季受極地海洋氣團或變性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盛行東南風和東南風,有暖、熱、雨季。年降水量約1000mm,其中約三分之二集中在夏季(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幹燥)。壹年四季分明,天氣多變。隨著緯度的增加,冬、夏季的溫度振幅相應增加,而降水量逐漸減少。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在北緯40° ~ 60°的亞歐大陸、北美內陸地區和南美南部。因為遠離海洋,潮濕的氣候難以到達,所以幹燥多雨,氣候極具大陸性。年溫差和月溫差是所有氣候類型中最高的。而且越靠近大陸中心越幹燥,年、日溫差越大,植被從森林向草原、沙漠過渡。溫帶大陸性氣候位於北緯40°和60°-65°之間的內陸和大陸東海岸。冬季受大陸性氣候控制,南方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北方接近-40℃。最熱月份南方平均氣溫26-27℃,北方接近20℃。生長季節南方200天左右,北方只有50-70天。屬於這個氣候帶的有:中國東北、西伯利亞大部分地區、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大部分地區以及美國五大湖附近。廣義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包括溫帶沙漠氣候、溫帶草原氣候和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狹義的概念會把後者排除在外。冬天很冷,受高壓控制,最低溫度達到-73℃;夏季,南方7月平均氣溫達到26 ~ 27℃,最高氣溫33℃,北方接近20℃。全年最大變化幅度為62.3℃。全年受大陸氣團控制,降水自南向北(北美自西向東)遞增,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至400mm左右,北部達300 ~ 600 mm。自然植被從南到北從溫帶荒漠、溫帶草原,過渡到亞寒帶針葉林。冬季溫帶大陸性氣候,冷夏炎熱氣溫變化大,夏季強降水不太集中。溫帶海洋性氣候位於大陸西海岸,北緯40° ~ 60°。常年處於西風帶,深受海洋氣團影響,沿岸有暖流通過。冬天沒有嚴寒,夏天沒有酷暑。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最熱月在22℃以下,全年和日溫差較小。全年都有降水,尤其是秋冬季節。年降水量超過1000毫米,山區迎風坡可達2000 ~ 3000毫米以上。這種氣候在西歐最為典型,分布面積最大,在美洲大陸西海岸、大洋洲的塔斯馬尼亞島和新西蘭的相應緯度也有分布。【編輯此段】寒帶氣候類型寒帶苔原氣候寒帶苔原氣候分布在北美大陸和歐亞大陸的北緣(南部以最熱月10℃與亞寒帶大陸性氣候相連)、格陵蘭島部分海岸和北冰洋若幹島嶼;在南半球,分布於馬爾維納斯群島、南設得蘭群島和南奧克尼群島。其特點是:全年為冬季,壹年中月平均氣溫在0 ~ 1 ~ 4月之間,冬季寒冷漫長;年降水量約200~300mm,以降雪為主;地面有壹層永凍土層,只有地衣、苔蘚等低級植物。寒帶冰蓋的氣候分布在極地及其附近,包括格陵蘭島、北冰洋的幾個島嶼和南極大陸的冰蓋高原。這裏是冰洋氣團和南極氣團的發源地。整個冬天它都處於長夜狀態。夏季雖是四季如春,但陽光斜射,獲得的熱量較弱,所以氣候終年寒冷,各月氣溫都在0℃以下。南極大陸年平均氣溫為-25℃,是世界上最冷的大陸。1967年,挪威人測得的絕對最低溫度為-94.5℃,堪稱世界“冷極”。地面大多覆蓋著厚厚的冰雪,還有很多冷風暴,植物很難生長。【編輯此段】高寒高原氣候高寒高原氣候分布於各大洲的高寒地區,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山脈(喀喇昆侖、喜馬拉雅、橫斷山脈等。),帕米爾高原及其周邊地區,歐洲的阿爾卑斯山,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東非的乞力馬紮羅山地區。溫度隨高度增加而降低,垂直變化顯著。從下到上,有熱帶、亞熱帶、溫帶、亞寒帶和永久雪域,反映了完整的氣候帶譜。
  • 上一篇:誰繼承父親名下的房子?
  • 下一篇: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