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法治中國的內涵與總體布局

法治中國的內涵與總體布局

“法治中國”的內涵

目前有五個不同的層面和角度來解釋和詮釋“法治中國”的內涵:壹是從國家法治、地方法治和行業法治三個關鍵部門的層面和角度;二是從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法治層面和角度;第三,從完善民主、健全法制、制約權力、尊重人權、保障正義的角度;四是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發展“五位壹體”總體布局的層次和角度;第五,從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相統壹的層面和角度,等等。應該說,這五種觀點各有理論優勢,但也各有局限性。含義:

1.法治國家。即與“警察國家”對稱,要求國家權力必須法治。其主要標誌是:壹是保護人權,尊重人的自由和平等權利,保障人的生存和發展;二是良法之治,即“既定的法律普遍遵守,人人遵守的法律應該是制定良好的法律”;第三,人民主權,依憲建立分權制衡的國家權力關系,依法執政;第四,保障公民權利,切實保護公民權益,維護國家穩定和社會和諧;五是司法公正,在司法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中堅持和體現公平正義原則。

法治是中國法治的關鍵環節。為促進執政黨依法執政,必須建立和完善體制、機制和制度,保證執政黨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依法明確黨與人民代表機關、政府和司法機關的關系;確保黨的決策和執政行為公開透明;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司法權檢察權,完善司法權運行機制,健全人權司法保障制度;依法查處黨內腐敗和濫用職權行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

2.法治政府。即政府依法行政,將決策、執行、監督過程納入法制化軌道。其基本特征是:第壹,有限政府,其權力受到法律的嚴格限制,邊界明確清晰;二是責任政府,政府的權力和責任是統壹的,政府違法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第三,廉政,政府必須履行對公眾的責任,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四是服務政府,是“以人為本”,明確界定和履行服務責任;五是陽光政府,全面、準確、及時公開政府信息,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接受社會監督。

依法行政是法治中國的關鍵環節。推進政府依法行政,需要控制政府權力的範圍和邊界,完善行政權力行使的組織、程序、法律監督和責任追究機制;加強人大對政府的監督和人民法院對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司法審查;推進廉政勤政建設。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保障公民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的真正實現,逐步擴大投票民主,發展協商民主。

3.法治社會。即相對於國家和政府,政黨等社會主體(甚至市場經濟組織)通過法治行使社會公共權力。其基本要求是:壹是法律信仰,公眾對法律有認同感和歸屬感;二是自覺守法,社會成員自覺履行法律權利和義務;三是社會自治,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自我管理地方政府的公共事務;第四,社會監督,公民、社團、輿論自下而上維護法律秩序,捍衛民主法治的權威;第五,社會穩定,社會運行有序,糾紛解決機制健全,人民安居樂業。

法治社會是法治中國的基礎工程。實現法治社會,必須維護憲法的法律權威。要依法推進國家公共權力向社會轉移,不越權、不幹預、不完全替代;要制定社團法,依法保護和規範社會組織和團體,保障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培育和發展更多的社會組織和團體,形成大社會、小政府的機制;要建立健全鼓勵和推進社會管理創新的體制機制,依法推進社會管理創新。

總體布局:建設法治中國的總體布局簡單來說就是“兩個堅持”。

壹是堅持依法治國、依法治市、依法行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執政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執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各級政府的基本準則。這三個方面應該共同推進,其中,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核心和關鍵。

第二,必須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的融合。其中,法治國家是主體,主要是規範和約束國家權力;法治政府是重點,政府與人民群眾有最直接的聯系;法治社會是基礎,所有人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辦事。只有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立起來了,才能說在中國96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全面建成了法治中國。

  • 上一篇:法律英語翻譯-出口發票少開發票處罰暫行辦法
  • 下一篇:肺炎流行規律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