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亞歷山大·索科洛夫的亞歷山大·索科洛夫
主演:亞歷山大·查班
大衛·喬爾戈比亞尼,大衛·喬比尼
塞吉·德賴登·謝爾蓋·德賴登
國家:俄羅斯/德國/法國
簡介:
壹個當代電影人突然發現自己在聖彼得堡1700年前的壹座古代宮殿裏,周圍沒有人能看到他。他有著和19世紀的法國外交官壹樣的經歷。這次冒險讓他們開始了歷史漫遊,見證了俄羅斯幾千年的變遷。
他漫步在富麗堂皇的宮殿裏,見證了彼得大帝用鞭子瘋狂抽打自己將軍的個人生活,見證了凱瑟琳王後,見證了革命前夕最後壹位沙皇家族的最後晚餐,見證了1913年最後壹次華麗的皇家舞會。
隨著時間旅行的展開,兩人不斷爭論俄羅斯的歷史和文化問題:馬奎斯堅持西方對俄羅斯愛恨交加的傳統情感,而現代電影人則對他的國家的過去和現在進行反思和質疑。
關於導演:
亞歷山大·索科洛夫是當代俄羅斯電影界最重要的導演,被認為是塔爾科夫斯基的精神繼承人。雖然這種比較多少抹殺了索科洛夫的個性,但他們之間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對長鏡頭的偏愛,演員自然的表演,以及對人類存在本質和精神領域同樣的關註。
索科洛夫1951出生於西伯利亞農村,畢業於高爾基大學歷史系。19歲開始擔任電視編導助理。直到1975,為高爾基電視臺執導電視節目。後來,他去了莫斯科國立電影學院學習。在此期間,他首次亮相,引起了塔爾夫斯基的註意。在大師的推薦下,他進入列寧格勒電影制片廠工作。然而,他的大部分早期作品在工作室內都受到了負面的評論。改革前,幾乎每部電影都被禁映,這讓他轉向紀錄片創作。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他才進入國際觀眾的視野。壹是他1978年完成的故事片處女作《孤獨者的聲音》在盧卡諾電影節上獲獎。此後,他的作品受到持續關註。
索科洛夫的電影在前蘇聯引起了極端的反對。有人認為他的新電影語言是現代作家電影的又壹高峰,也有人指責他矯情生硬地重復西方先鋒電影道路。但他是歐美評論界的寵兒。從80年代後期電影制作環境相對寬松開始,他就壹直很活躍。
從65438年到0989年,他創造性地將《包法利夫人》改編為《拯救與保護》。他作品的典型主題和特點都在這部電影中出現了:宗教思想,靈魂與肉體的激烈鬥爭,對死亡的迷戀,細致的心理物理學。同年上映的《日食之日》因其對人類苦難的尖銳而淒涼的描繪而令人恐懼。兩部電影都有極富詩意的畫面和對人類處境苦難壹面的執著探索。
精神上的壓抑和沮喪在他接下來的三部曲《第二輪回》、《石頭》、《寂靜的歲月》中表現的更加明顯。而《母子》(1996)也成為了他迄今為止最受好評的電影。通過濾鏡和廣角鏡頭的運用,索科洛夫將自己在影像上的審美追求發揮到了極致。這部幾乎沒有任何情節的電影,描繪了壹位垂死的母親和她兒子在彌留之際的生活,成為導演對生死和精神問題的象征性沈思。三年後,索科洛夫繼續他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結束前的狀態。這是他的“死亡三部曲”,都以壹個著名的政治人物為主角。《火神》的主角是希特勒,他用自己的個性化理念把它塑造成了“莎士比亞式的現代歷史人物”,視野直奔與政權機器相對的人性深處。這部電影獲得了戛納電影節最佳劇本獎。去年參加戛納的《金牛座》,以列寧為主角,把焦點從政治歷史背景轉移到人物內心世界的空洞黑洞。
死亡是索科洛夫最感興趣的主題。他癡迷於描寫人類的垂死狀態和死亡儀式。他通過對身體的細膩表現,表現了與死亡相關的精神或道德上的痛苦,體現了人類在失去生命的身體中的孤獨、命運和痛苦。言語在他面前都是多余的。受折磨的身體在他眼裏是真理和意義的載體。以死亡為背景,索科洛夫的探索始於肉體,終於精神。
索科洛夫經常用物理手段呈現圖像,壹個小場景可以無限放大、拉長、細節化。典型的索科洛夫式的視覺魔術,是由靜止或移動非常緩慢的極長鏡頭,以及精細的光影設計,凝聚而成的詩意如夢的氛圍。
關於電影制作:
這部電影是壹個雄心勃勃的實驗。影片在聖彼得堡某著名宮殿連續拍攝,每次90分鐘,使拍攝時間與電影時間完全重合。整部電影都是壹個鏡頭完成的,索科洛夫也壹再強調自己的作品不會有切換,就是把自己偏愛的長鏡頭審美發揮到極致。此外,這是第壹部直接在硬盤上拍攝的故事片,並且使用了高清數碼相機。這是壹個龐大而復雜的工程,拍攝場地包括35個宮室,參與演出的演員超過850人。這部電影跨越了四個世紀,掃描了俄羅斯歷史上的動蕩局勢。對於導演來說,無疑是壹個巨大的挑戰,甚至是壹次冒險。影片沒有采用同步錄制,每壹個場景細節都要經過精確的計算和安排。後期制作會對色彩、光線等畫面效果進行調整,無需剪輯。索科洛夫和他的攝制組從4月份開始準備,於65438年2月23日進行實地拍攝。
電影將盡可能準確地再現這座宮殿裏的歷史事件,尤其是通過現代先進的媒體技術。觀眾將跟隨鏡頭走進古老的宮殿,見到彼得大帝,陶醉在歡樂的舞蹈中。將出席尼古拉壹世歡迎外國使節的招待會;在他的作品前和名家聊天。歷史、政治、視覺藝術、音樂和舞蹈都將完美地融入到電影中。索科洛夫稱這部電影是各種藝術形式的混合體:戲劇、紀錄片和音樂劇。宮殿是歷史的見證,是民族文化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