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電梯噪音監管有法可依!《住宅設計規範》噪聲限值不是“裝修”

電梯噪音監管有法可依!《住宅設計規範》噪聲限值不是“裝修”

小區電梯的“嗡嗡”聲太煩人,以後業主投訴會有法律依據。

6月5日,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汙染防治法》(以下簡稱《噪聲法》)正式實施,要求“居住區安裝電梯、水泵、變壓器等設施設備應當符合民用建築隔聲設計相關標準的要求”,並對包括電梯噪聲在內的各種噪聲違法行為制定了明確的處罰辦法和範圍。

這是首次將電梯噪聲納入噪聲法的控制範圍,噪聲法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電梯等特種設備使用時發出的噪聲進行監督抽檢。這被業內解讀為“電梯噪音迎來最強監管”。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統計,2020年以來,我國在用電梯數量超過800萬臺,年產銷量增長超過654.38+0萬臺。中國的電梯產量、在用電梯數量和年增長量都是世界第壹。這意味著,今後對於新安裝的電梯、在用的電梯和小區老樓安裝的電梯,不僅要關註電梯的設計、安裝和運行,還要關註日常運行中的噪音是否達標,這是壹項巨大而艱巨的工作。

《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在采訪中註意到,目前法院判決電梯噪聲超標,有要求開發商、建築商、物業公司和電梯設計、制造、安裝單位承擔侵權責任的情況,也有不少相互之間“踢皮球”的情況。

許多受訪者認為,電梯是民用建築的壹部分,電梯的設計、施工和安裝應以建築標準為指導。噪聲法還明確“已安裝和新安裝的電梯應當符合《民用建築隔聲設計規範》(GB50118-2010)等相關標準的要求”,這也為今後電梯噪聲的界定提供了法律依據。同時,建築規範中要求的噪聲限值將不僅僅是“數據”,還將成為新法監督抽檢的依據。

住宅設備受噪音法控制。

近年來,電梯噪音擾民投訴較多,引起行業關註。

高層住宅中電梯、水泵、二次加壓供熱泵等產生的“嗡嗡”聲稱為低頻噪聲汙染,嚴重影響居民的睡眠和健康。但這個明顯的樓內噪聲源,並不在環境監管範圍內。

生態環境部此前在回復中國政府網上的壹條消息時表示,原《環境噪聲汙染防治法》沒有對居民住宅的水泵、電梯等附屬設備作出要求,這是壹個監管空白。在目前正在起草的噪聲法修訂草案中,泵、電梯等住宅建築輔助設備已被納入噪聲法控制範圍。

6月5日,生態環境部正式發布的《噪聲汙染防治法》第六十八條顯示,“在居民住宅區設置電梯、水泵、變壓器等設施設備的,建設單位應當合理設置,並采取減振降噪措施,符合民用建築隔聲設計相關標準的要求”。

中國電梯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電梯在樓內24小時運行,噪音過大對人的身心健康有害,尤其是在夜間。目前,無機房電梯廣泛應用於居民樓,機電設備在井道內運行,上下過程中產生的聲音會滲透到平行房間內。但他認為,目前電梯產品能夠滿足建築規範的要求。

“這將對電梯行業產生重大影響。”電梯行業專業人士認為,在安裝電梯時,需要確定安裝位置是否合理,隔音措施是否有效。不要等到電梯裝好了才抱怨超標。屆時將面臨違法風險。

電梯行業壹線安裝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電梯安裝並沒有嚴格按照民用建築的隔音標準。如果以後電梯噪音降低,肯定會增加成本。

壹位來自安的建築工程律師分析,原來的噪音法被稱為“沒有牙齒的老虎”,因為沒有明確的罰則,但新噪音法對包括電梯噪音在內的各種噪音違法行為都明確了處罰方式和範圍。因此,包括電梯安裝企業在內的噪聲防治責任人應該更加認真地學習和遵守新法,從而降低相應的法律風險。

《噪聲法》第84條也對新裝電梯和使用中不符合要求的電梯產生的噪聲規定了相應的處罰。此外,《噪聲法》第67條要求新建住宅的房地產開發商在銷售場所公示房屋可能受電梯噪聲影響的情況,明確房屋使用的設施設備包括電梯的位置、建築物的隔音情況,並納入買賣合同。

北京市鐘鳴律師事務所兼職律師、高級經濟師宋廷民告訴記者,隨著新噪聲法的實施,各省市自治區將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本地區噪聲汙染防治的具體辦法,未來電梯噪聲超標的治理和解決將迎來強有力的監管。

住宅設計規範的“數據”不再是擺設。

雖然電梯噪聲被納入噪聲法控制範圍,但現行法律法規中並沒有適用的電梯低頻噪聲評價標準,以往法院判決引用的標準依據也不盡相同。

宋廷民告訴中國房地產報記者,目前與電梯噪聲相關的控制標準主要有電梯產品標準、建築設計規範和環境保護標準。

電梯本身的質量標準主要是《電梯技術條件》(GB/T10058-2009),其中對電梯噪聲有限定要求:機房不得高於80分貝,轎廂不得高於55分貝,門不得高於65分貝。

建築設計標準方面,主要有《民用建築隔聲設計規範》和《住宅設計規範》(GB50096-2011)。兩個規範中電梯運行分貝限值要求白天不高於45分貝,夜間不高於37分貝。

環境保護標準主要是《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11)和《社區噪聲排放標準》(GB22337-2008)。標準規定,居住區屬於“1類聲環境功能區”,白天不能超過55分貝,夜間不能超過45分貝。

總的來說,以上三個標準的噪聲限值差別較大。但新版噪聲法特別強調“已安裝和新安裝的電梯應當符合民用建築隔聲設計相關標準的要求”。

也就是說,如果電梯的設計、施工、安裝符合國家有關部門的要求,驗收合格後投入使用,並且每年進行檢驗,符合標準,這只能證明電梯可以安全運行。至於住宅電梯的噪聲,應以《民用建築隔聲設計規範》規定的噪聲限值標準為準。

壹位來自上海的建築設計院院長告訴記者,噪音建築規範是有要求的,而且是先進的、高標準的要求,但在正常執行中並沒有嚴格遵守,只是數據而已。

“大家現在都很關註甲醛等‘汙染’的檢測,但對熱、光、聲、風(空氣質量)等建築環境的認知要求並不高。”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園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王秀水說,比如對於聲學環境,壹般檢測單位的設備並不普及,還是要請專業機構來檢測。“據我所知,建設項目竣工驗收時沒有聲環境驗收環節。”

據王秀水介紹,目前,建築環境已經引起了專業領域的關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期發布的《建築環境通用規範》(GB55016-2021)是強制性工程建設規範,所有條款必須嚴格執行,並從1年4月起正式實施。《規範》從建築聲環境、建築光環境、建築熱工、室內空氣質量四個維度明確了設計、驗收的強制性指標和要求。

記者註意到,上述《建築聲環境通用規範》的噪聲級要求比《民用建築隔聲設計規範》中的“普通住宅”更嚴格,與“高要求住宅”壹致,即當房間的使用功能為睡眠級時,噪聲限值白天不應高於40分貝,夜間不應高於30分貝。

德國可持續建築委員會(DGNB)國際部主任、五合國際副總裁呂秋告訴中國房地產報記者,不久前修訂了《民用建築隔聲設計規範》,提高了住宅外墻、外窗、隔墻、隔墻樓板的空氣隔聲標準,以及“高要求住宅”隔墻樓板的沖擊隔聲標準(“普通住宅”隔墻樓板的沖擊隔聲標準沒有提高),增加了對電梯、升降機的要求。

可見,隨著建築規範和標準的提高,對建築材料和配套設備的性能和技術都會有所要求。

電梯降噪的難點在哪裏?

壹方面是對建築物隔音性能要求的提高,另壹方面是由於電梯、水泵、電源等公共設施產生的噪聲導致的環境侵權糾紛日益增多。電梯降噪的難點在哪裏,如何解決?

“未來10年,不僅僅是房屋建設方面的質量問題,住宅設施設備方面也會出現大量問題,這將增加業主、開發商和物業之間的糾紛。”DCIC深中國房屋檢測公司董事長王慶紅告訴記者,壹個小區至少包括近40個項目,涉及電梯、消防、智能化、地下車庫、防輻射、防雷等公共設施。

據王慶宏觀觀察,目前小企業主對居住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但對公共設施設備的關註度相對較低。大多入住半年後發現設施設備開始陸續暴露問題。

“這也是開發商和物業公司,包括很多大型國企和央企很頭疼的問題。”王慶紅說,壹方面,住宅竣工交付,房企內部沒有壹個部門對電梯、消防、智能等公共設施設備進行驗收交接;另壹方面,沒有這方面的專業人員,比如機電工程師、高低壓工程師、消防工程師等等。開發商只需驗收清單,然後交給物業公司。

針對電梯噪音問題,王秀水表示,首先要看建築設計圖紙中是否有針對隔音的降噪減振設計;另外,圖紙設計後,施工單位有沒有按照要求做;第三,施工單位按圖紙施工後能否達標。

我國房地產開發建設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時代,隔音性能是高質量住宅最重要的指標之壹。陸秋認為,如果開發商嚴格按照修訂後的《民用建築隔聲設計規範》進行設計和施工,住宅建築的隔聲性能將得到顯著提高。

“目前除了電梯噪聲,還有很多項目因為住宅樓層的沖擊隔音不達標,影響了項目參加全國住宅建設系統最高獎、住宅性能最高水平的‘廣廈獎’的評審。”陸秋說。

電梯行業專業人士表示,電梯噪聲控制首先要從聲源上降低噪聲,二是從聲音傳播途徑上控制噪聲的傳播,改變聲源已經發出的噪聲的傳播途徑,如采取吸聲、隔聲、隔振等措施,三是合理的電梯機房和井道布局。

北京電梯商會相關負責人曾分析,普通居民聽到的電梯“嗡嗡”聲,可以通過增加隔音棉的降噪量來應對。首先要檢查電梯井,看有沒有改造的空間。只有在豎井內壁貼上隔音棉,才會有降噪效果。

另外,電梯運行嚴重時會產生“咣當”聲,應從曳引機檢查,看是否是設備老化造成的。根據經驗,目前大部分曳引機產生的噪音並不是設備本身的問題,而是調試不當。

來自安的壹位建築律師提醒,電梯不可避免是高噪聲設備,運營人員後期要做好維護管理,實時關註噪聲指數,通過專業手段及時調整產生噪聲汙染的設備。

  • 上一篇:檔案的數字化過程是怎樣的?
  • 下一篇:對方已經請了律師。我們也應該雇壹個嗎?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