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的課程設計
萬軍
(南通職業學院,江蘇南通226007)
摘要:“兩課”改革後,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高職院校應積極拓展法學教學渠道。《大學生實用法學概論》是作者在“05計劃”出臺後設計的壹門公共選修課。本課程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補充,課程內容以大學生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為主線設計。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法律教學;渠道;課程設計
中國圖書館分類號:G415文獻識別碼:A
2005年,新壹輪的“兩課”課程改革在我國高校展開。根據《中宣部教育部關於進壹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實施方案》,將原來單獨開設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兩門課程整合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壹門課程。整合後,法律基礎的內容只占新課程總時長的三分之壹,教學時數也大大減少。自1986以來,《法律基礎》作為高校必修課,壹直發揮著高校法制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在當今法治的時代特征和社會背景下,高校法學教學如果局限於課程改革後開設的新課程,不僅不能滿足大學生法律素養的提高和對法律知識的需求,也難以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要求和高校法制教育的新任務。因此,我們在堅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重要文件精神,深刻認識進壹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積極適應“兩課”改革新形勢的同時,也要探索新思路,積極尋求拓展高校法學教學渠道的其他途徑。基於筆者多年的法律基礎教學經驗和高職教育的實際,“05計劃”出臺後,筆者在本校非法學專業開設了公共選修課——“大學生實用法學概論”,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壹、《大學生實用法律概論》的設計思路
法治是壹個國家政治文明的標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1999年3月憲法修正案確立的基本方略。隨著我國法治進程的深入和法制的逐步完善,法律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日益凸顯,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越來越強。守法者的法律素質是法制社會形成不可或缺的因素。壹個國家法制的現代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民的法律意識是否發達。正如閔良本所說:“作為壹個公民,壹旦了解了法律,就會使法律成為自己伸張正義的有力武器,從而推動中國的法治建設。”
大學生作為特定的公民群體,具有較高的文化知識水平,是國家未來建設的棟梁和骨幹,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根據依法治國、公民法制宣傳教育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戰略要求,大學生應具有較高的法律素質和法制觀念。從實踐來看,法律對大學生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近年來,圍繞大學生的法律糾紛呈上升趨勢。相應的,大學生對法律重要性的認識,對法律知識的需求,對法律課程的認同度也越來越高。根據筆者的調查,大學生普遍認為有必要在學校開設法律基礎課。
在此背景下,受計算機課程《常用工具與軟件導論》的啟發,筆者從2005年開始每學期為非法學專業學生開設壹門公共選修課《大學生實用法學導論》。本課程根據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的實際需求而設計,以生動的典型案例介紹與大學生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旨在向大學生傳授實用的法律知識,培養大學生的法律觀念,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養。
wk _ ad _ begin({ PID:21 });wk_ad_after(21,function(){$('。ad-hidden)。hide();},function(){$('。ad-hidden)。show();});
第二,《大學生實用法律概論》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關系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規定的大學生必修基礎課。“05方案”明確規定,“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幫助大學生增強社會主義法制觀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質,解決成長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其中,“法律基礎”部分旨在幫助大學生理解社會主義法律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制觀念,增強法律意識,加強法律修養,了解我國憲法規定的基本制度、重要實體法律制度和程序法律制度,掌握基本法律知識,在實踐中形成遵紀守法的習慣,提高運用法律的能力,增強維護法律尊嚴的責任感。
《大學生實用法學概論》是在“05方案”精神指導下,面向高職院校非法學專業開設的公共選修課。本課程緊扣中國法治進程,聯系當代大學生實際,以典型案例深入淺出,讓大學生掌握並熟練運用與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相關的實用法律知識。因此,這門課程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立足點和出發點都是為了高校法制教育的需要,都是為了全面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兩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和目的本質上是相同的,但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並不重疊,教學模式也有所不同。此外,由於《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法律基礎”部分教學時數較短,在此期間難以順利完成各項任務,因此也考慮開設“大學生實用法律概論”。因此,《大學生實用法律概論》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兩門課程是相輔相成的,前者是後者的拓展和補充,是高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第三,《大學生實用法律概論》的內容體系
《大學生實用法律概論》課程內容按照大學生學習、就業、創業、生活分為四章。(壹)大學生的學習方式
本文由“高等教育法律法規”和“繼續學習提高學歷的途徑”兩部分組成。大學和大學生是什麽關系,哪個大,校規校紀,大學生有什麽權利義務?這些問題都是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遇到和解決的法律問題,事實上,這些問題已經成為當前大學生法律問題的熱點。教育法的理論告訴我們,現代教育的許多特征內在地需要法律的規制,同時,現代教育的蓬勃發展也有力地促進了法律的發展。教育法、職業教育法、高等教育法、高等學校學生管理條例等教育法律規範是國家法律體系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大學生作為高等教育的主體之壹,在教育法制環境下不可避免地受到上述教育法律規範的影響。此外,由於我國目前的高職教育水平以專科為主,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求知欲和上進心很強,不滿足於現有的學歷。他們決心通過自學考試、專升本、專升本、專升本,繼續深造,提高學歷。所以在課程內容中設置了這部分章節。(二)大學生就業之路
本文由大學畢業生就業制度和勞動法律制度兩部分組成。解放以來,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經歷了包分配、分配與自主就業並存和市場機制雙向選擇三個階段。隨著1999以來高校擴招,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時代,但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大學生就業越來越難。“十五”期間,全國高校畢業生10.9萬人,年均增長27%,畢業生就業率達70%以上。預計“十壹五”期間需要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將超過2700萬人,每年凈增70萬人,達到10萬人。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大部分大壹大二學生(選修課學生)應該在這個年級認清形勢,提前規劃未來。
為將來成功就業做好積極準備。面對求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就業歧視和就業陷阱,大學生要樹立勞動合同觀念,了解勞動法知識,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勞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