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戀愛調查報告:1在高校中,大學生的平均年齡在20歲左右,在性心理和生理上已經趨於成熟。但我國高校的規章制度中明確規定,大學生可以結婚。所以,大學生談戀愛不再是過去遮遮掩掩的“地下工作”,而是轟轟烈烈的青春體驗。但是,如何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壹直是我們壹直在討論的問題。為了更好的引導學生,我通過問卷的方式對學生的戀愛問題進行了調查。
關鍵詞大學生;愛情觀;調查表
當學生們告別緊張而青春的中學,帶著對新生活的浪漫憧憬,走進生機勃勃的大學校園,愛情不再是過去遮遮掩掩的“地下工作”,而是轟轟烈烈的青春體驗。然而,去體驗愛情,不僅僅是浪漫和幸福,還有迷茫,痛苦,甚至是遺憾。什麽是真愛?應該如何對待性?什麽樣的人適合妳?怎樣才能擁有無悔的愛情?如何在愛情中收獲成長?如何處理學習和戀愛的關系?這些都是我們大學生應該思考的問題。同樣,作為他們的導師——班主任,如何正確引導學生,是我們應該研究的問題。為了掌握第壹手資料,我在本系101名大二學生(包括20名女生)中進行了問卷調查,得到了壹些數據。
壹、調查結果分析
(1)妳談過戀愛嗎?
調查結果顯示,67.7%的人有過戀愛經歷,可見大學生戀愛已成為校園普遍現象。所以要做好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問學生“妳準備好戀愛了嗎?”提前做好預防工作。
(2)妳認為談戀愛是大學生的必修課嗎?
調查結果顯示,有壹半的學生認為是必修課,也有學生認為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應該享受大學裏純粹的校園愛情,但要註意控制自己。說明很多學生還是比較開明的,已經形成了壹定的愛情觀,也說明了學生對愛情的向往。其實大學生談戀愛並不是必修課,但是學會戀愛才是人生必修課。
(3)妳認為大學生談戀愛的原因是什麽?
調查結果顯示,只有33.7%的同學選擇真的喜歡,說明這個時期的感情是不成熟的,感情是不確定的,迷茫的。有些大學生的動機不是愛情本身,而是為了彌補自己內心的空虛、孤獨或者從眾。所以,在這個時期引導正確的愛情觀尤為重要。
妳認為大學生談戀愛會影響學業嗎?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自控能力得到了加強。大部分同學都能理性對待感情問題,分清戀愛和學習的關系。他們不會因為愛而放松學習。他們知道,學習是大學生價值觀的主要支柱。這應該是壹個好現象,值得發揚光大。
(5)妳認為大學生戀愛中男生為女生花錢是正確的嗎?
調查結果顯示,男生為女生買單的舊做法已經不合時宜,大部分學生在戀愛時采用AA制,這壹方面反映了當前愛情觀的進步,另壹方面也凸顯了新時代女性的自強自立。
妳覺得妳父母會支持妳在大學談戀愛嗎?
調查結果顯示,父母對子女在大學期間的戀情持寬容態度。由於現代社會白領工作繁忙,到了適婚年齡還未能解決終身問題的“剩男”“剩女”越來越多,這是不爭的事實。於是,面對大學生戀愛,壹些家長不再像以前那樣盲目反對孩子戀愛。有的家長甚至支持孩子大學戀愛,有的家長可以給孩子正確的引導。當然也有家長反對。他們認為孩子在大學期間談戀愛是不現實的。
(7)如何看待大學生戀愛同居?
調查結果顯示,隨著社會的進步,性觀念也在經歷壹場革命,傳統的婚戀觀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小學生“性早熟”,中學生流行“早戀”,大學生開始“同居”。相關機構公布的大學生心理調查數據顯示,70%的大學生不反對婚前同居,與調查數據基本壹致。大學生中的同居現象正在成為壹個世界性的問題。當然,大學生容易產生性沖動是正常的,這符合人類性生理和心理發展的規律,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慎重考慮同居的問題,因為這會給以後的婚姻生活蒙上陰影。
二、大學生戀愛的特點
(壹)因為空虛而愛
進入大學校園,很多大學生都無法適應大學裏的生活和學習,因為大學裏的生活和學習看似輕松,不受控制。他們習慣了高中的高壓生活,壹下子適應不了,找不到學習的動力和目標,表現得得過且過,於是把心理轉移到戀愛上來消磨時間,尋求快樂。
(二)戀愛動機偏差
有些大學生的動機不是愛情本身,而是為了彌補自己內心的空虛、孤獨或者從眾。這類學生在擇偶時很少把戀愛行為和婚姻結合起來,缺乏責任感。也有極少數同學,為了展示自己的魅力,同時和幾個異性同學交往,搞多角度戀愛,甚至不確定和誰的關系。不道德的多角戀容易引發糾紛、不幸和災難,也容易引發矛盾、醞釀悲劇,最終會對各方造成不良後果。還有壹些同學在選擇對象時,往往會考慮對方在學習、生活、未來就業、發展過程中是否能幫助到自己。這個時期很多學生的戀愛動機偏差可以概括為攀比、功利、從眾、賣弄。
好奇心更重
大學生處於青春期後期,生理心理機能基本成熟,精力充沛,渴望與異性交流。尤其是在大學這種寬松的環境下,他們對異性非常好奇,對愛情非常向往,但往往目的不明確。所以在愛情的問題上,他們只停留在愛情表面的好奇和欲望,沒有預料到愛情的後果和發展。我只在乎曾經擁有的,不在乎時間的久遠。
(四)道德觀念淡化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西方思想的引入,“性開放”的觀念也深入到我國大學生的頭腦中。很多學生無視傳統的道德觀念,對“性”產生好奇,大膽嘗試,於是同居自然發生,但嘗試後往往面臨尷尬和無盡的遺憾。
三、大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壹)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大學階段是大學生掌握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關鍵時期。大學生要以學業為重,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愛情是找壹個終身伴侶白頭偕老,而不是安慰和尋找刺激。所以大學生壹定要正確對待愛情,端正戀愛動機。
(二)正確對待愛情挫折
愛是基於雙方的愛。沒有任何壹方,愛情失去平衡,結束。大學生要正確對待戀愛挫折,不要過度壓抑失戀帶來的痛苦,也可以通過做其他事情轉移註意力;也可以離開熟悉的環境壹段時間,讓自己置身於壹個快樂的新環境中,多交壹些新朋友,多參加壹些集體娛樂活動,這些都有助於妳走出失戀的陰影。
(3)用責任感作為愛情的保護傘。
大學生情侶要有對對方負責的態度,把責任感作為愛情的保護傘。自覺抵制各種黃色書刊和色情網絡的侵襲,主動承擔戀愛的權利和義務,掌握與戀人交往的禮儀和道德規範。在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基礎上發展雙方的感情,用理智控制情緒,防止行為偏差。
(四)用法律知識武裝自己。
當代大學生應該具有壹定的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學校可以通過講座、主題班會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用壹些生活案例對學生進行教育。他們應該掌握適當的戀愛方式,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沖動和違法行為。大學生應該認識到,規範和約束自己的行為不僅是社會主義道德的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法律的要求。
總之,愛情是我們成長的必經過程。愛情是美好的,大學生經歷愛情無可非議。但是,大學生必須培養自己的道德和法律規範,樹立正確的愛情觀,這將有助於他們逐步成熟和完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助於處理學習和戀愛的關系;它幫助大學生尋求真愛。最後,祝所有人都能擁有壹段美好甜蜜的愛情。
參考
【1】董廣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應用[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
[2]冉超峰。高職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3]廖海華。大學生戀愛觀的分析與正確引導[J].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4]孫,,,。淺談大學生的戀愛觀[J].河北工程技術職業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大學生戀愛調查報告2。大學生到底該不該談戀愛?作為大學生,他們有時候對愛情的看法是怎樣的?他們是如何看待校園戀愛行為的?對此,我對我校大學生戀愛現象進行了調查,了解了他們的戀愛觀和戀愛行為。
二、調查過程
(壹)大學生戀愛人數抽樣調查
針對大學生的戀愛觀,我選取了各系各年級的部分班級進行抽樣調查,從中可以全面了解我校大學生的戀愛情況。我從壹個簡單的角度出發,做了下表,對我校學生的戀愛情況做了直觀清晰的統計。我們可以看到女生戀愛的比例基本高於男生,而且從大壹到大三,戀愛的比例在逐漸上升,基本是增加的。在某些系和大三,戀愛中的女生比例高達78%,男生為75%。但是大壹的時候,男生談戀愛的比例很低。在采訪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女生談戀愛比男生高的原因和傳統觀念有關。在他們的潛意識裏,還是不能接受兄弟姐妹之間的愛情。所以學長可以找新生當女朋友,學長很少找新生。雖然大壹男生比大二男生大是有可能的,但是“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還是有束縛的。
(二)、大學生戀愛觀和戀愛行為調查。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總裁在同濟大學演講時說:“大學壹定要談戀愛,無論成敗,否則大學生活就是灰色的。”大學生該不該談戀愛,壹直是個有爭議的話題。從余的話中我們可以知道,大學生的愛情是必不可少的,愛情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壹部分,沒有愛情的生活是不完整的,可以幫助我們互相促進,失戀可以鍛煉我們面對失敗的勇氣和態度。但是,愛的觀念和愛的行為制約著愛的有效性,它可能使人成功,也可能使人陷入其中,自我放縱。
以下是我收集的壹些關於大學生戀愛觀的句子:
1,如果愛對方,請深愛;如果沒有,請離開。
2、不是不想愛,不是不敢愛,而是怕被傷害。
3.如果妳真的喜歡壹個人,妳應該成為他或她的朋友,因為友誼比愛情更長久。
4.幸福總是充滿了缺陷。
5.我寧願笑著哭,也不願哭著說後悔。
以下是我們調查問卷的壹部分。
三。調查結果和發現的問題
根據問卷調查,很多大學生因為孤獨而戀愛,也認為最終會分手。余還說,他們班(北大英語系)畢業後只剩下兩對,最後結婚的只有壹對。要麽是因為自己的感情因素,要麽是因為經濟或家庭因素,要麽是因為畢業後工作不同,總之80%的大學生戀人最後都會分手。當然,愛是愛,家是家,他們從壹開始就做好了分手的打算。愛情只是兩個人在壹起開心,到了柴米油鹽的時候,矛盾就會慢慢暴露出來。
從調查問卷的結果來看,很多大學生尤其是大壹新生異地戀比較多,對象壹般都是高中同學,或者從高中就在壹起了,或者已經各奔東西了才發現彼此有好感。異地戀是大學生戀愛隊伍中的壹個特殊群體。他們依舊壹個人去上課,壹個人去圖書館吃飯,壹個人在校園裏閑逛看著其他情侶,想著遠方的他(她),但是他們有了精神寄托,每天打電話發短信,似乎很幸福。有人說,距離產生美。因為距離,他們日常的摩擦和爭吵少了。這種情侶可能比我們學校的感情更穩定。但是,如果長時間不見面,他們的感情會逐漸淡化。所以他們幾個月見壹次面,所以消費比別人高。“我認出了他。雖然我是從北方來這裏讀書的,他也在北方,但我相信他不會背叛我。他很愛我,每天晚上都給我打電話。每年寒暑假我們都能見到他。”我們學校的壹位同學王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說。可見那些異地戀的人對彼此還是很有信心的,但更多的還是最後面臨分手。
大學生的戀愛行為壹直是另壹個學校頭疼的問題。很多大學生在公共場所摟抱,在食堂互相餵飯,晚上打電話到半夜。就連圖書館也成了他們談情說愛的基地。在校園裏,拉拉扯扯的情侶隨處可見,尤其是晚上,田徑場簡直成了情侶們的專屬集中地。好像他們眼裏沒有別人,只有對方,互不幹涉,自動和別人拉開距離。為此,學校成立了“文明愛心監督小組”,但成效並不明顯。第壹,僅限於白天,只要不影響其他同學;但主管也是學生,也不好意思阻止。很多大學生幹脆把愛情當成大學的全部內容,有對象就沈迷其中,沒對象就到處找。有的甚至說“就算花那麽多錢去上學,就算什麽都沒學到,找個媳婦回去就好了。”當然,也有理性戀愛的人。他們目標壹致,互相鼓勵,互相促進,要麽是為了考研,要麽是其他原因。
據我們所知,很多家長會在生活費中給大學生額外的“愛心基金”。除了請對方吃飯、約會、送禮,新興情侶市場的生意也異常火爆,比如情侶服、情侶杯、情侶項鏈等。,而且還有更特別的DIY情侶店,可以把自己的照片弄上去。我們在校外的壹家DIY情侶店咨詢。就因為壹個小娃娃拿到了壹張自己臉不到壹寸的三維照片,就賣到了30多元40元壹張。壹雙價格高達80元,生意相當不錯。這無疑增加了家庭的經濟負擔。“高中生拖累全家,大學生拖累全家”,真是名副其實。我們學校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家庭條件不是很好。但夫妻高調幸福的背後,是父母的弓腰和努力。
近年來,大學生中逐漸出現了壹個新的群體——試婚群體。他們在校外租房住在壹起,花很多錢拍婚紗照,提前體驗婚禮的樂趣。他們花著父母的血汗錢過著奢侈豪華的生活。他們委婉地提前適應了婚姻生活,然後發現矛盾越來越多,趕緊分手,慶幸自己明智地嘗試了婚姻,否則真的結婚就慘了。秦彪西先生在《大學讀什麽》壹書中也提到了這壹點。他說他們學校有很多同學住在壹起。即使不同居,大部分也有過性行為。他幽默地說,在中國某重點大學,有壹個省立公園,原本是供學生反思日本侵華歷史的,卻變成了“野豬林”。學生們每晚都在唱歌,養育下壹代反省日本。當然,這並不誇張。據此,國內很多大學都有這種情況,甚至有些大學的自動售貨機遍布校園。而且英國有法律甚至給有情人的大學生提供生活補助。聽起來很搞笑,讓我們很不解。遺憾的是,我們沒有采訪那些想結婚的人,即使能找到被采訪者的家人,我們也不會透露。我們只能從其他地方了解情況,所以我們知道的很少。但據我們所知,我們學校的“試婚家庭”不在少數。
不知道“試婚團”是好是壞,但是我們這個群體認為對大學生是有害的,不僅是經濟上的,對身心健康也是有害的。經常聽說某大學因情自殺,聽起來讓人毛骨悚然,而這就是沒有處理好戀愛的典型後果。
4.對大學生戀愛觀和戀愛行為的看法和建議
大學生談戀愛無可厚非,但壹定要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做到文明戀愛。大學生剛剛步入成年,心智還不夠成熟,對很多事情還不能明辨是非。他們不應該過早地陷入男女關系。萬壹發生意外,就超出了我們的年齡和這種情況。畢竟我們還是學生,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我們不用擔心過早結婚生子,而是要學習壹些能適應社會的技能,為畢業後找工作做準備。大學生不能為了愛而戀愛,也不能為了孤獨或驕傲隨便找個對象。我們應該為自己做出的選擇負責。所以作為大學生,談戀愛壹定要謹慎,不能隨便,不要傷害對方,也不要傷害自己。盡量找個誌同道合的對象,互相鼓勵,互相促進。如果找不到,那就跟風,好好學習。不要看著別人找。當妳前途無量的時候,就不怕找不到老婆,也不怕嫁不到好老公。
據調查,大學生談戀愛是壹種普遍現象。大學生平均年齡20歲左右,已經是合法公民,成年人。受法律保護和約束。性心理和生理的成熟期。他們渴望愛情,我國高校的規章制度明確規定大學生可以結婚。所以,大學生談戀愛是毫無疑問的。但戀愛後隨之而來的是思想上的排斥和波動,讓戀人無休止的爭吵,為愛所困,放棄學業,後悔終生;為愛而戰,校園溫德爾·迪金森事件。他們的關系出現了裂痕,脆弱的少年選擇了自殺來逃避即將破裂的關系。諸如此類,這些都給大學生純潔忠誠的愛情染上了灰色的壹筆,讓社會產生了疑問:大學生應該在求學期間談戀愛嗎?在愛情和學習的選擇中,哪個更重要?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學校做了壹個隨機調查。由於時間和學院的限制,部分學院男女比例過大。只有60人,包括30名男生和30名女生,接受了調查問卷。而且,戀愛的人和不戀愛的人,思想意識是不壹樣的。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些事情要身臨其境才能得到答案。但我們認為,這項調查對於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幫助他們順利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調查數據如下:
1.戀愛的人多了,也很投入,很開放。
目前大學生中流行壹種說法“戀愛是大學生的必修課。如果妳在大學裏沒有談過戀愛,妳就不是壹個合格的大學生”。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很多大學生積極參與到戀愛大潮中,越來越投入,越來越開放。在教室裏,在食堂裏,在操場上,在人道主義等公共場所,都有人在調情,擁抱親吻,愛撫撫摸,周圍沒有人,他們的行為令人驚嘆。這種投入的程度可以說是恢復高考以來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把安靜的校園變成了等待月亮的西廂房,讓大學管理者無所適從,讓大學的氛圍變得無法形容。大學生對愛情如此投入,還有多少精力去學習?這種現象其實是愛情至上主義的表現,是社會利益至上主義在校園的思想反映。
2.愛情的衰老
目前大學生談戀愛的趨勢是年輕化。有人認為“入學後的首要任務是抓緊時間談戀愛,否則優秀的會被別人搶先,輪不到我”。所以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他們從入學就開始了,以至於現在的大學生戀愛都是“年輕、勇敢、熱情、快速、敢於實踐”。這種談戀愛的傾向是極其有害的。充分顯示了壹些人的人生價值判斷。萬物皆長,唯有愛。只追求兩個人的世界,必然導致對國家命運、民族前途、人類苦難的漠視和遺忘。
3.愛情的起點是盲目的
在戀愛動機上,大學生沒有明確的目的。種種跡象表明,很多大學生的戀愛似乎成了壹種時尚,只是壹種戀愛情結的滿足;更有甚者,壹些大學生其實是在調侃愛情,把愛情當成了打發業余時間的壹種方式,緩解孤獨的壹個渠道。妳覺得大學談戀愛或者說妳大學談戀愛的最初動力是什麽?回答,67%的同學選擇“尋找精神寄托”,有的選擇其他,而“將來建立家庭”作為戀愛目的的只占壹小部分,相當壹部分人是:
(1)為愛而愛。為了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這些學生感性多於理性。壹旦愛的聲音在呼喚,它會像壹棵孤獨的梧桐,從心底發出快樂的回應。他們的信念是“不要天長地久,只要妳曾經擁有過”,或者“只想擁有,還要求物質占有”,只註重愛的過程而不考慮愛後能得到什麽。
(2)愛滿足虛榮心。這部分學生認為大學期間沒有人追求或者追求不到壹個對象,是自己價值低、自卑的象征,內心自卑。只有追求或者被追求,才能表明我們和其他同學是平等的,或者比他們優越。
(3)愛是為了擺脫孤獨。這些學生認為讀大學就是苦行僧,他們很孤獨。只有戀愛了,才能解決暫時的困難。這種愛情叫做“孤獨的愛情”。
(4)愛追求金錢、名利和地位。這部分學生認為在市場經濟社會,青春和愛情只是壹種商品,只要能交換金錢,
名氣,地位,愛情都可以付出。只談感情,不談條件,那就是生活在真空裏,戀愛的感情裏應該有面包和咖啡,所以各種畸形的戀愛頻頻發生。
(5)熱愛做實驗。在學校和這些學生談戀愛,就像做實驗,種試驗田,獲取第壹手資料。如果妳成功了,妳就會獲得經驗。他們認為,如果趁著年輕不學幾招,到了社會就會翻船。
4.戀愛中的女生比例高於男生。
壹是女生生理和性心理成熟早,依賴性強,對“情感港灣”和性的需求比男生強;第二,女大學生的絕對數量少,女大學生的比例低於男大學生,所以在“二元”愛情世界裏,女大學生始終處於“供不應求”的主導地位。只要願意,自身條件不占優勢的女生也會找到有愛的知心朋友,而素質差的男生在校園“情場”會相對被冷落。
5.男孩比女孩更活躍。
由於男女大學生的懸殊。壹般情況下,男生只有主動出擊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戀人。相對來說,女生可以在眾多追求者中選擇合適的愛人。
6.愛情是隨機的
主要表現是戀愛周期縮短,頻率增加。因為很多同學都是壹時沖動談戀愛,對未來想不清楚。通常交往壹段時間後,他們發現更適合自己的人,於是馬上分手,另尋新歡。戀愛短平快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戀愛的壹個特點。成功率低,少數大學生把大學談戀愛當成經營“試驗田”,“戀愛專業人士”也出現了。
7.戀愛成功率低
因為戀愛的隨機性,在校期間成功率低。另外,大學畢業後不能在壹起工作,也是大學生戀人分手的唯壹原因。每年的五六月是畢業分手的季節。
8.愛情觀越來越開放。
日前,上海市高校研究生團委、上海市高校研究生聯合會進行了壹項關於研究生婚戀觀現狀的調查,29.6%的學生明確贊同在校期間結婚的做法,32.7%的受訪者表示從戀愛到結婚的最大障礙是缺乏經濟基礎;關於對婚前性行為的態度,近六成學生認為“性是個人行為,自己承擔責任就好”。《中國青年報》就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的看法進行的壹項調查顯示,20XX年有50%的人贊同,20XX年有65%的人贊同。從數字上看,這是壹個增長的趨勢。大學生談戀愛受學籍限制,所以很多人認為這個時候戀愛要保守,但也有人認為大學生是成年人,可以自由選擇戀愛的方式。戀愛行為量表調查中有五種戀愛行為,分別是牽手、接吻、愛撫、做愛、同居。超過壹半的男生選擇了“同居”,而女生普遍認為接吻或愛撫是正常行為。
9.愛情的概念不夠清晰
據調查,很大壹部分大學生談戀愛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需求。現在大學生中流傳著壹句話“我不想天長地久,我只想擁有”。有些大學生把戀愛當成壹種戀愛體驗,及時吃喝玩樂,以尋求刺激,滿足精神享受。壹些大學生為了豐富課余生活,緩解孤獨,填補空虛,把戀愛當成壹種消遣文化。註重愛的過程,忽視愛的結果,本質上只是強調愛的權利,否認愛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