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轉基因生物會破壞環境。

轉基因生物會破壞環境。

同學們,老師們,下午好。今天這個時候,我想向大家介紹壹下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壹、轉基因生物、轉基因食品及其優勢

什麽是轉基因生物?通過生物技術和基因工程,科學家可以從壹個有機體中分離出壹個基因,然後將其植入另壹個有機體,改變其基因組成,使其獲得以前沒有的品質和特征。比如蘇雲金芽孢桿菌含有壹種基因,可以產生壹種對鱗翅目昆蟲有毒的蛋白質,將這種基因移植到棉花中,使棉花產生這種蛋白質,抵抗棉鈴蟲;再比如,北極魚體內的壹種基因具有防凍作用,科學家將它提取出來,植入西紅柿體內,從而創造出耐寒西紅柿的新品種。像這樣有轉基因成分的生物就叫轉基因生物,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食品在商業化之前往往要經過嚴格的審批。例如,美國涉及轉基因生物安全的政府機構包括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農業部和環保局,分工明確,形成了非常高效、嚴格的安全保障體系。全世界大多數科學家都支持轉基因技術,肯定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自1996年美國允許首例轉基因食品在超市銷售以來,大約10年間,超過2億美國人壹直在食用轉基因食品,數千萬澳大利亞人和加拿大人也壹直在食用轉基因食品。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案例證明它有問題。

雖然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轉基因食品不安全,但相對於傳統的天然食品來說,它還是壹個新生事物。確實存在不確定因素和未知長期效應,其安全性有待進壹步實踐檢驗。轉基因食品的這壹屬性引起了激烈的爭論。支持者認為,這是新壹輪農業革命和第二次綠色革命的曙光;而反對者則認為它是危險的、汙染性的,會對消費者安全和環境安全造成毀滅性的災難。

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我們今天進行了這次討論。

第三,轉基因食品與傳統食品的比較分析

轉基因食品是現代生物技術的產物。它是指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他物種上,改造其遺傳物質,使其在性狀、營養品質、消費品質等方面向人們需要的目標變化。這種由轉基因生物或原料制成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目前轉基因食品主要是由轉基因作物制成的食品(如轉基因番茄)或由轉基因作物制成的食品(如轉基因大豆生產的豆漿)。

轉基因食品和傳統食品有壹些不同。傳統食物是通過自然選擇或人工雜交培育出來的。雖然轉基因技術與傳統的和新發展起來的種間雜交技術在基本原理上沒有實質性的區別。而生產轉基因食品的轉基因技術,則側重於分子層面的基因操作(即通過重組DNA技術進行基因修飾和轉移),因此更加精確、嚴謹、可控。人們可以利用現代生物技術改變生物的遺傳性狀,創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種。比如可以獲得可以殺死害蟲的食用植物,抗除草劑的食用植物,可以生產人類疫苗的食用植物。而且轉基因食品可以含有遠緣物種的基因,也就是很難通過轉基因技術將跨物種的基因轉移到轉基因食品中。比如番茄含有魚的基因,小米含有蠍子的基因,豬肉含有人類的基因,這些在自然狀態下或者通過傳統雜交技術都只能是神話。

四、轉基因食品的主要特征

轉基因食品的主要特點如下。

第壹,低成本高產出。據初步估算,轉基因技術生產轉基因食品(批量生產後)的成本是傳統產品的60% ~ 80%,而產量增加5% ~ 20%,有的可能增加幾倍甚至幾十倍。

二是具有“抗草、抗蟲、抗逆”的特性。利用轉基因技術將具有特定性狀的基因(如抗草、抗蟲、抗逆基因)轉移到特定的作物中,使轉基因作物具有“抗草、抗蟲、抗逆”的特性。壹方面可以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另壹方面也可以提高農作物產量。

第三,保存性能增強。利用轉基因技術增強食品的保鮮功能。例如,使用反義DNA技術抑制酶活性以延遲成熟和軟化的反義RNA轉基因番茄具有延長的儲存和保存時間。

動詞 (verb的縮寫)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探討(人類健康、環境生態)

目前轉基因技術也存在很多問題。第壹,轉基因技術和基因工程發展時間短,有很多不確定性,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比如,轉移的基因表達率很低,經常出現基因沈默,基因表達不穩定,轉移的基因容易發生突變;第二,人們對轉基因在目標生物中的機制缺乏了解。比如fish基因如何改變整個番茄,我們除了知道它在番茄中起著特定的作用之外,並不太清楚。第三,基因工程引起的生物安全問題還沒有定論。各國對此看法不壹,學者和公眾也是如此。

到目前為止,轉基因食品在投放市場之前並沒有經過長期的安全性評估,人類長期食用是否安全仍然存疑,科學界對這些食品是否安全也壹無所知。

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經濟合作組織等國際權威組織均表示,人工移植外來基因可能會對生物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也就是說,我們還沒有足夠的科學手段來評估轉基因生物和食品的風險。

國際消費者聯合會(其成員包括115個國家的250個消費者組織)表示,“目前,沒有壹個政府或聯合國組織會宣稱轉基因食品是完全安全的。”

轉基因動植物是人造生物,不是自然界的原始品種。它們都是地球生態系統的外來物種。因為轉基因生物具有相同的繁殖能力和近親繁殖能力,壹旦被釋放到環境中(比如種在農田裏),未來的麻煩是不可預知的,壹旦犯錯,很難補救。另壹方面,人類長期食用轉基因食品產生了什麽樣的影響,還是壹個未知數。

轉基因技術改造的生物是否安全,是否會對其他生物特別是人類造成傷害?目前,對於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有不同的看法。問題主要集中在轉基因作物的大規模種植是否破壞生態平衡,轉基因作物及其加工產品作為食品是否對人體健康有害。關於轉基因作物和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爭論可以概括為:①“實質等效”作為轉基因食品的檢驗原則是否合適?實質平等原則是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評估的國際標準,由美國或OECD國家在1993中提出。也就是說,這種轉基因生物是否安全,取決於它與傳統非轉基因產品的差異和比較。如果食物的成分與傳統食物基本相同,則認為是安全的。但也有不少專家對這壹原則提出質疑,認為不僅要對主要營養成分進行評價,還要對宏微量營養素、抗營養元素、植物內毒素、次生代謝產物、過敏原等所有基礎濃度進行分析,才能說安全或不安全。實質等同原則仍有疑問。②抗生素耐藥標記基因危險嗎?(3)轉基因食品中是否存在過敏源,申報轉基因食品時是否檢測過敏源?④轉基因食品是否含有毒素?⑤人類攝入轉基因食品的長期影響是什麽?⑥轉基因食品應該貼標簽嗎?⑦除草劑抗性會產生超級雜草嗎?轉基因作物會威脅生物多樣性嗎?會破壞環境嗎?看來,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環境安全和人體健康安全。

關於轉基因作物/食品的安全性,有兩種觀點。支持發展轉基因作物/食品的人認為轉基因作物/食品是安全的(當然,沒有什麽是絕對安全的)。他們的理由是:①轉基因食品進入市場以來,沒有發現危害人體健康的案例,所以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推廣種植轉基因作物可以減少農藥、殺蟲劑和化肥的使用,減少對環境的汙染。同時,利用轉基因技術和基因工程可以解決工業生產帶來的許多環境問題;③轉基因食品中含有過敏源的可能性極小,概率小於0.1%,很多傳統食品如花生、蝦仁等對某些人群也有過敏反應;④經過嚴格控制,轉基因食品不會含有毒素;⑤“實質平等”原則是目前檢驗轉基因食品的最佳原則;⑥轉基因作物不會威脅生物多樣性。

反對者的理由是:①雖然目前沒有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有害的案例,但這並不意味著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沒有危害,因為轉基因食品進入人們生活的時間很短,壹些潛在的危害不會在短時間內顯現出來,要經過很長的潛伏期才會顯現出來;(2)減少環境汙染不僅僅是減少農藥、殺蟲劑、化肥的使用這麽簡單,還可能通過轉基因作物的基因漂移或基因逃逸導致“基因汙染”,從而對環境造成更大的危害;③種植轉基因作物會威脅生物多樣性,破壞自然環境;雖然過敏原和毒素含量較低,但可能對特定人群產生不良後果;⑤“實質平等”原則只註重結果,忽視了轉基因作物生長的全過程和轉基因食品生產、加工、運輸、消費全過程的安全性;⑥轉基因食品的評價應該是壹個動態的過程,而不是靜態的,應該探索更好的方法來評價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根據倫理學上的無害原則,轉基因作物/轉基因食品不能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危害,否則就是對人類和自然造成危害,對人類及其生存環境造成威脅。轉基因作物/食品對環境和人類健康有潛在的危險。壹些例子證明了這個結論。在Pusztai事件中,老鼠吃了轉基因土豆,導致器官生長異常,體重和器官重量變輕,免疫系統受損。雖然報道有些誇張,但壹定程度上反映了轉基因食品可能對人體健康有潛在危險。由於轉基因作物和動物被用作食品或以其為原料加工成食品,不排除食品成分發生意外變化,對消費者健康造成危害。這體現在:(1)抗病毒作物中含有的病毒外殼蛋白基因是否會對人體造成危害;抗蟲作物是否含有殘留的抗蟲毒素;抗除草劑作物中是否殘留除草劑和其他化學成分;轉基因作物是否含有過敏源等等。我們認為這壹切都有可能發生。“蝴蝶”的案例說明,轉基因作物會傷害非目標生物,對環境造成危害,當然也會威脅生物多樣性。轉基因作物的大規模種植,可能會因為“基因逃逸”或“基因漂移”造成的“基因汙染”而破壞生態平衡。此外,基因工程和轉基因作物可能產生有害物質,危及生物群落,減少生物多樣性。利用轉基因技術對細菌和病毒進行基因改造,可能會將無害或弱致病的細菌和病毒變成有害或強致病的細菌和病毒,對其他動植物的生存造成危害。轉基因植物可能進化成“超級雜草”,轉基因動物可能成為“怪物”或優勢生物。轉基因技術產生的生物,由於在性狀和質量上優於其他天然生物,將被釋放到環境中。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競爭機制,群落中的野生物種會被淘汰,通過食物鏈間接影響群落結構,威脅生物的生物多樣性。2001年7月9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也承認,轉基因作物可能會破壞生態平衡,它們可能會將其基因轉移到相關物種中,產生超級雜草,還可能對其他植物或動物產生意想不到的有害影響。從尊重的原則來說,人類不僅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自然及其發展規律。否則,人類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而且轉基因作物作為壹個有機整體,有自己的整體性,其營養特性和化學結構有自己的有機成分;人體也是壹個非常復雜的有機整體。新的跨物種基因的攝入是否打破了這種完整性,破壞了食物的整個營養結構,人們食用轉基因食品後是否產生不良影響,是否打破了人體內部的營養平衡和生理功能,這些都不是不存在的。

而且轉基因作物/轉基因食品作為危險的外來物種進入環境,對生態環境的整體破壞令人擔憂。生態完整性壹旦被打破,後果不堪設想。從效用原則來說,轉基因作物的種植應該盡可能有利於生態環境的改善。從科學上講,轉基因作物的種植有這種潛力,比如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但是從目前轉基因作物的發展來看,這種改善生態環境的潛力還沒有表現出來。相反,它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性日益暴露。轉基因作物壹旦給生態環境帶來危害,它對人類的效用就會大打折扣。因此,我們不僅要看到轉基因作物/轉基因食品商業化帶來的經濟效益,還要關註其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當兩者發生沖突時,應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這也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客觀要求。因為轉基因作物/轉基因食品的潛在危險和安全問題,很多問題還需要進壹步研究才能下結論。因此,對於轉基因作物/轉基因食品的培育和市場化需要謹慎,否則可能危及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或後果。

轉基因植物大規模商業化種植可能帶來的生態和環境影響。在這方面,國際學術界有很大的爭論。加拿大有壹種轉基因作物,是抗除草劑油菜。這種油菜才種了幾年,當地已經發現多種抗除草劑油菜。有人稱之為“超級雜草”,很難殺死。這壹事實說明轉基因食品中經常發生基因漂移,尤其是同壹物種和不同品種之間的基因漂移。

更嚴重的是墨西哥玉米的問題。玉米起源於墨西哥。為了避免轉基因汙染影響整個玉米的基因多樣性,墨西哥政府曾經規定不得種植轉基因玉米。但是由於各種原因,美國轉基因玉米到達墨西哥,數量還是蠻多的(有壹部分是作為救災物資入境的)。玉米的基因汙染最終發生在該國兩個州之間的壹些地區。美國科學家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基因汙染的分子證據,此後,雜誌上的科學家們展開了激烈的爭論。2002年,墨西哥環境部公布了壹份報告,證實了基因汙染的事實。其中,部分地區玉米的基因汙染率達到35%。

此外,壹些科學家在實驗室中用馬利筋(壹種帶有轉基因玉米花粉的雜草)的葉子來餵養美鳳蝶的幼蟲。與傳統食物飼養相比,發現美鳳蝶死亡率增加或生長緩慢。其他的例子,就不說了。

還有人反對轉基因食品,是因為他們對目前全球80%的轉基因作物來自孟山都、杜邦等五大跨國公司這壹現象比較敏感。這些公司擁有相關基因、作物和種子的專利,對轉基因產品市場具有壟斷性控制。例如,為了壟斷產品,他們將雄性不育基因或需要特定誘導劑的基因轉移到作物中,使農民無法保留他們的種子或不得不購買他們的誘導劑。為了避免這種技術和產品壟斷帶來的利益損失和進口依賴,很多人加入了反對者的行列。

當不同的利益集團都在各抒己見,為自己的利益而吹噓的時候,當壹些農產品過剩的國家想要停止或者延緩這項技術的進步的時候,世界上那些掙紮在溫飽線上,飽受營養不良之苦的人們,正在把希望寄托在這項潛力巨大的新技術上。他們認為轉基因食品並不比傳統食品有更多的風險,饑餓和貧困是最大的敵人,生存是首要問題。根據糧農組織第六次世界糧食調查,最近65,438+00年,世界糧食儲存量已低於糧農組織的安全極限(60天),而貧窮國家的人口在地球上占大多數,因此他們的聲音不應被忽視。

當我們仔細分辨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爭論中的聲音來源時,不禁再次感受到什麽是科學技術。科學技術絕不是在壹個天堂裏進行的。除了科技本身的因素,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爭論本質上是不同國家和群體利益沖突的表現。人們爭論的絕不是純科技概念中的“風險”,而是對其既得利益、預期利益和預期風險的綜合分析和綜合衡量。當既得利益將受損或預期利益很小時,風險很大;當預期收益很大時,風險可以忽略。同樣,人們所爭論的安全也不是單純的科技概念中的“安全”,而是包含了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和倫理安全。

對於轉基因食品,要看到有社會對它的需求。它承載著人們渴望緩解饑餓和貧困的沈重期望,也凝聚著人們對改善生活質量、提高生活水平的喜悅和期待。這就是它存在和發展的意義。雖然目前很難調和不同國家、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紛爭,但我們可以相信,最終的結果是找到壹個平衡點,讓全球不同利益集團達成諒解;或者像醫學的發展——中醫在中國,西醫在西方。轉基因食品也會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適應性生長。無論如何,零風險是不存在的,也沒有絕對安全的事情。但是,因為噎著了,什麽都不做才是最大的風險。

六、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評價

隨著轉基因技術在農業、食品和醫藥領域的不斷滲透和快速發展,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已成為全球關註的熱點問題之壹。我國正式成為WTO成員後,面對大量進口轉基因食品的出現,合理利用WTO規則,保護我國人民健康,發展我國轉基因產業,贏得國際貿易的主動權,是我國科技界和政府有關部門面臨的壹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加強轉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核心和基礎是安全性評價。目前,國際上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評價遵循以科學為基礎、案例分析、實質平等、逐步完善的原則。安全性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毒性、過敏、營養成分、抗營養因子、標誌基因轉移和意外效應。在“973”和“863”科技計劃中,中國科學家將重點研究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健康影響的毒理學預測和建立食物過敏人群血清庫等關鍵科學問題。

食品安全是壹個相對的、動態的概念。沒有食物是100%安全的。隨著科技和社會的進步,人們自然對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食物不僅是營養和能量的來源,還是文化和傳統的象征,也是經濟和貿易的支柱。在265,438+0世紀,當轉基因食品展現出光明前景時,根據國際發展趨勢,綜合科技、貿易等因素,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和安全管理措施,加強食品安全科學技術研究,將有利於我國食品生物技術產業的健康發展,在新世紀的國際競爭中占據主動。

人們通常認為傳統食品是安全的,但隨著新技術在食品生產中的不斷應用,食品安全的風險越來越大。相當壹部分食品安全風險的本質是科學應用的風險,只有通過科學手段才能識別和控制。

安全性評價包括轉基因食品與傳統食品的比較,重點是異同點的確定。整個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評價既要考慮預期效果,也要考慮非預期效果。如果發現新的或變化的危害、營養或安全問題,有必要分析和確定與人類健康的關系。傳統上,新品種的食用植物在上市前沒有經過化學、毒理、營養等方面的系統評價(除非這些食品可能作為特殊人群,如嬰幼兒的飲食基本成分),對於食品中可能殘留的食品添加劑或農藥要進行典型的嚴格的安全性評價。

七、中國關於轉基因食品的法律法規。

65438-0993,國家科委頒布《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旨在加強基因工程的安全管理;65438-0995農業部發布《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2001國務院發布《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加強生物技術和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2002年3月,農業部發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安全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程序》、《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安全管理程序》、《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審批程序》。2002年7月,衛生部發布了《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辦法》,2004年6月12頒布了《出入境轉基因產品檢驗檢疫辦法》,並已正式實施。這些法律法規對轉基因食品的管理範圍、管理政策、管理原則和管理方法進行了總體規定。

目前,我國基因工程和轉基因生物/轉基因食品的管理主要由農業部、衛生部和科技部負責。不同的部門有不同的造法角度。《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主要是從技術角度對轉基因生物進行管理和協調。《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主要從保護我國農業遺傳資源、農業生物工程產業和農業生產安全的角度,對轉基因作物的實驗研究、中間試驗、環境釋放或商業化生產進行管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旨在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體健康和動植物、微生物安全,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根據條例,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的監管工作。國家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實行分級管理評價制度,建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制度,實行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制度。農業部發布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安全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程序》、《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安全管理程序》、《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審批程序》是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的細化和具體實施。衛生部《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規定》是對轉基因食品質量安全衛生的管理。

目前,科技部、農業部、衛生部、國家出入境檢疫局、國家環保總局等部門對轉基因生物/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越來越重視,正在密切關註國際相關管理法規的動向,並計劃制定統壹的生物安全法和轉基因法。

在中國,科學家對轉基因的安全性也分成兩派。中國農業大學校長陳曾說:“我是轉基因的堅定支持者。轉基因食品在美國吃了六年,我們也吃了三年。我們從未見過任何人吃了它有任何不好的結果。中國50%的大豆是進口轉基因大豆,主要來自美國和阿根廷。這些大豆主要用來榨油。大豆油、豆腐、豆漿等。我們吃的東西實際上是轉基因的。我們壹直在吃,但是沒有問題。”。他還說我們註射的乙肝疫苗是轉基因產品,沒有人提出質疑。

李寧(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973重大基礎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我敢說,消費者可以放心食用市場上的轉基因食品。因為它們都要經過很多關才能擺上櫃臺。與普通食品相比,任何壹種轉基因食品在安全性上都有更多的考驗。

專家認為,轉基因作物能更好地控制病蟲害、抗旱、增產、營養含量高,因此其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到2015年,全球人口將增至90億。只有提高農業生產率才能滿足人類對食物的需求,而現代生物技術無疑是提高農業生產率的重要手段之壹。人們還可以利用基因技術生產制藥工業所需的速生魚和疫苗,以滿足人類生活的需要。然而,專家也強調,發展轉基因食品必須有嚴格的監管,科學的檢查和國際立法,以避免其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危害。

我會在這裏向同學們介紹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再見!

  • 上一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
  • 下一篇:博仁大學的教育教學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