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中植刑事案件成立的法律依據。

中植刑事案件成立的法律依據。

刑事案件成立的法律依據是有犯罪事實:是指客觀存在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這是立案的首要條件。有犯罪事實,包括兩個方面。

1.如果要立案偵查,必須是根據刑法規定構成犯罪的行為。

2.必須有壹定的事實材料證明犯罪事實確實發生過。包括已經實施、正在實施和準備實施犯罪行為。

受理立案材料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接收、收容檢舉、控告、舉報、自首的人員或者材料的活動。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八十四條規定,對於報案、控告、舉報、自首的材料,無論是否屬於自己管轄的案件,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都應當受理。然後按照管轄規定移送主管機關處理。對口頭舉報、控告、檢舉和自首的,應當認真詢問、訊問,並將內容記入筆錄。如有意見,應允許他們改正。經核對無誤的,應當準許其在筆錄上簽名或者蓋章。

受理投訴、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向投訴人、舉報人說明誣告陷害的法律責任,要求其實事求是、忠於事實、忠於法律。但是,誣告不同於誣告。因為誣告陷害是行為人故意捏造事實和證據,無中生有地指責他人犯罪的行為;誤認就是行為人因為認知錯誤,導致的口供與事實有出入。兩者性質完全不同。前者是故意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後者應該向他說明情況,讓他吸取教訓,而不應該追究法律責任。

檢查

立案材料審查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受理的材料進行核對、調查的活動。其任務是正確認定是否存在犯罪事實,是否應當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為作出是否立案的正確決定奠定基礎。

為了做好備案材料的審查工作,壹般采用以下步驟和方法:

事實核查。審查事實,首先要審查是否有事件發生,再審查已經發生的事件是否屬於刑事案件。如果是刑事案件,還需要審查行為人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檢驗證據或證據線索。通常的做法是:詢問或訊問舉報人、控告人、舉報人或自首者;向有關單位或者組織查閱與犯罪事實和犯罪嫌疑人有關的證據材料;必要時,委托有關單位或組織代為調查某些問題;緊急情況下,對特殊案件可以采取特殊偵查措施;對於自訴案件,人民法院應當認真審查。認為證據不足的,應當告知自訴人提出補充證據,法院壹般會在立案前停止調查。

立案階段進行的偵查,目的在於了解與犯罪有關的事實,應當限於查明是否已經發生犯罪,是否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可以擴大範圍。

處理

公安、司法機關對立案材料進行審查和必要的調查後,根據不同情況分別處理。

需要立案的案件,承辦人應當填寫立案報告表,內容包括:報案單位、案件類型、編號、立案時間和地點、人員傷亡和財產折損、案件摘要、承辦人姓名、填表時間等。然後作出立案請示報告,經本機關、本部門負責人批準後,

對於決定不予立案的,工作人員會制作不予立案通知書。相關負責人同意後,將告知投訴人不予立案的理由,並告知投訴人如不服,可申請復議。主管機關應當認真復議,並將復議結果通知報案、控告或者舉報的單位或者個人。

綜上,自訴案件不符合立案條件的,應當在15日內作出不予立案決定,書面通知自訴人並說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對不具備立案條件,但需要其他部門處罰的,應當將舉報、投訴或者舉報材料移送主管部門處理,並通知投訴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壹百壹十二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應當在管轄範圍內,及時審查檢舉、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明顯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不予立案,並告知申訴人不予立案的理由。投訴人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

  • 上一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主要內容是什麽?
  • 下一篇:為什麽古代女性寧願自殺也不願坐牢?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