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來說,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宏觀調控的基本經驗是,每當出現通貨緊縮時,多從財政和貨幣兩方面實施寬松政策,促進經濟復蘇。但在中國,“雙松”政策往往會引發許多經濟問題。采取“從緊”的財政貨幣政策是更好的選擇。但是這兩者如何合作呢?還有待研究和探索。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的必要性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國家集中分配資金的兩種不同渠道。雖然兩者都可以調節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但在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的形成中,它們的作用是不同的,而且這些作用是不可相互替代的。
1.它們的作用機制是不同的。財政直接參與國民收入的分配,在全社會範圍內對集中的國民收入進行再分配。財務分配壹般是免費的。金融可以從收入和支出兩個方向影響社會需求的形成。信貸政策是國家再分配貨幣資金的主要渠道。這種貨幣資金的再分配並不直接參與除利息以外的國民收入分配,而是基於國民收入分配和金融再分配的再分配,主要通過信貸規模的擴張和收縮來影響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的形成。
2.他們朝著不同的方向行動。從消費需求的形成來看,就社會消費需求而言,基本上是通過財政支出形成的,所以財政政策對社會消費需求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貨幣政策主要通過對工資基金的管理和監督以及對現金投放的控制來間接影響個人消費需求。從投資需求的形成來看,雖然財政和銀行都為再生產過程提供資金,但側重點不同。在我國現行體制下,固定資產投資由財政出資,流動資金投資壹般由銀行出資。從這裏也可以看出,財政政策形成投資需求的作用主要是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國民經濟結構合理化,而貨幣政策的作用主要是調整總量和產品結構。
3.它們在擴大和收緊需求方面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財政赤字可以擴大需求,財政盈余可以收緊需求,但財政本身並不具備直接創造需求即“創造貨幣”的能力。唯壹能創造需求,創造貨幣的,就是貨幣和信貸。因此,金融的擴張和收縮效應必須通過信用機制傳導。而且銀行本身可以通過信貸規模的擴張和收縮直接擴張和收緊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說,銀行信貸是擴大或收緊需求的總閘門。
正因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形成中的作用不同,所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必須配合使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如果各自為政,必然會有碰撞和摩擦,相互抵消力量,從而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和力度,難以達到預期的經濟調控目標。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不同組合及其效果
1.寬松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宋的財政政策是指通過減稅和擴大政府支出規模來增加社會總需求;寬松的貨幣政策是指通過降低法定準備金率和利率,擴大信貸支出規模,增加貨幣供應量。由於“雙松”政策,社會總需求必然擴大。在社會總需求嚴重不足,生產能力和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況下,這種政策配合可以刺激經濟增長,擴大就業,但有通貨膨脹的危險。
2.緊縮的財政政策和緊縮的貨幣政策。緊縮財政政策是指通過增加稅收和減少政府支出規模來限制消費和投資,抑制社會總需求。從緊的貨幣政策是指通過提高法定準備金率和加息來減少支出規模,減少貨幣供應量。這種政策組合可以有效地阻止需求膨脹和通貨膨脹,但可能帶來經濟停滯的後果。
3.緊縮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緊縮的財政政策可以抑制社會總需求,防止經濟過於繁榮,制止通貨膨脹;寬松的貨幣政策在於保持適度的經濟增長。因此,這種政策組合的效果是在控制通貨膨脹的同時保持適度的經濟增長。但是,貨幣政策過於寬松,很難阻止通貨膨脹。
4.寬松的財政政策和緊縮的貨幣政策。宋的財政政策是刺激需求,對克服經濟蕭條比較有效;緊縮的貨幣政策可以避免過度的通貨膨脹。因此,這種政策組合的效果是在保持經濟適度增長的同時,盡可能避免通貨膨脹。
如何有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從以上政策組合可以看出,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是明智的選擇,有利於實現加快中國經濟增長和保持適度通貨膨脹率的政策目標。經過三年多的努力,中國克服了亞洲金融危機帶來的困難,經濟發展出現了重要轉機。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經濟回升的基礎並不穩固,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為了保持當前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在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同時,應該研究如何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
(1)近期和中期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原因如下:1。四年來,我國國債發行總規模5004.05億,實際項目6000多個。這6000多個項目總投資約2.4萬億,已投入1.5萬億。如果這些項目都停了,不都成了半成品項目了嗎?搞建築工程就是所謂的“金馬銀馬”。上馬要花錢,下馬也要花錢。因此,我們不能不稍作改變就立即調整政策。2.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是與工業高度相關的工業部門。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瓶頸”約束,不僅與此前的經濟波動和產業結構失衡有關,還將對整個國民經濟當前和未來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為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當前和今後壹個時期,必須進壹步加大對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的投資。3 .為支持重大改革的實施,必須相應增加財政支出。
(2)堅決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如何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我認為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落實已經出臺的各項貨幣政策措施。主要是及時調節貨幣供應量,滿足經濟發展對貨幣供應量的合理需求。目前,商業銀行在央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利率水平符合宏觀經濟發展形勢,應保持穩定。引導金融機構調整信貸投向,繼續為利用國債安排的固定資產投資提供貸款支持;切實加大對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的貸款支持;繼續增加“三農”貸款,幫助農民增加收入;大力發展消費信貸;為了改變企業過分依賴銀行間接融資的狀況,我們應該支持發展產業投資基金和各種形式的直接融資。
2.加快發展貨幣市場,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主要是發展包括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債券市場和票據市場在內的貨幣市場,進壹步完善銀行間同業拆借和債券市場的電子化交易系統,開發金融債券、抵押債券等新型貨幣市場交易工具;積極培育票據市場,使其成為企業和銀行進行短期資金融資的重要場所。為了更好地配置資源,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必須穩步推進利率改革,建立以中央銀行利率為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由市場供求決定的市場利率體系。
3.建立現代銀行制度,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支持商業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革,增加資本,提高透明度。支持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上市,而不是央行推薦上市,商業銀行申請上市,央行提供金融監管信息。支持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按照現代銀行制度進行綜合改革。
4.繼續加強金融監管,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對金融企業資產質量、損益、資本充足率、內控制度等真實性進行全面檢查,嚴肅查處違規操作行為。大力支持銀行發展中間業務。加強銀行、證券、保險監管部門之間的合作,溝通信息,提高金融監管水平。
5.繼續擴大金融對外開放。加強外匯管理,打擊逃騙匯,維護國際收支平衡。完善由市場供求決定的人民幣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隨著金融對外開放的進壹步擴大,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並正確處理本幣與外幣、利率與匯率的關系,嚴格實施人民幣經常項目下可兌換,切實加強資本項目管制,為推進資本項目下可兌換進程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