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果樹剝離原因
1.1受溫度、土壤、水分等外界因素影響。
1.65438+
1.1.2就土壤而言,土壤的肥沃與貧瘠以及土壤的類型也是產生帶狀的主要原因。果樹種植在土壤重瘠薄的沙地和含鹽量高的土地上,如果不能及時養護,就會因生長勢弱而被剝;在土壤重、積水多的土地上種植果樹,也會影響果樹的發育,造成果樹拔苗助長的現象;沙地瘠薄地種植果樹時,由於土地保水性差,幹旱時會發生大量失水,不利於果樹的發育和越冬;在含鹽量高的土地上,如果在PH值9以上的土壤中種植果樹,果樹在生長過程中無法吸收土壤中的養分,導致發育不良、黃葉脫落、枝條成熟度差的現象,最終導致果樹拔苗現象。
1.1.3土壤中的水分也是果樹被折斷的主要原因。如果在幹燥的土壤中種植果樹,果樹上層的壹些毛細根會因失水而死亡。但在春季果樹萌芽期,如果地表缺水,根部得不到足夠的水分,果樹就會因沒有水分支持而抽芽或死亡。此外,春季氣溫上升較快,但地表溫度上升較慢,果樹根層土壤因解凍較晚,不能及時滿足根系對水分的需求,導致跟部失水過多而拉拽或枯死的情況。
1.2受果樹品種影響較大。
不同品種果樹枝條上的蠟層、絨毛和皮孔數量不同。春季氣溫升高,蠟層薄、絨毛少、皮空間大的果樹枝條發芽較早,根土未完全解凍時,需要大量水分。如果不能滿足需水量,枝條會因大量失水而被剝離。此外,不同品種的果樹蒸騰系數也不同。在種植果樹的過程中,如果不能仔細研究果樹的品種,就會因為蒸騰作用大於吸收作用而導致嚴重缺水,從而出現剝葉現象。
1.3果樹栽培管理方法不當。
壹些果農在種植果樹的過程中,不能及時清除果樹間的雜草,導致雜草荒蕪,帶走了果樹所需的養分,降低了果樹的抗災能力;壹些果農為了增加生產成本,在果樹之間種植蔬菜作物,為浮塵的生存創造了條件。秋天,浮塵在果樹的枝幹上產卵,造成枝幹上大量傷口。春天來了,由於氣溫升高,樹枝中的水分會隨著樹枝上的傷口揮發,導致樹枝因失水過多而脫落。部分果農在種植果樹苗木的過程中,沒有掌握成熟的技術,種植界面距離地面過深,導致樹木長勢不佳,春節期間氣溫回升後容易因幹旱導致果樹死亡。果樹越冬前不能及時灌滿凍水,早春不能盡快灌滿綠水,導致果樹抽條。
2.防止果樹脫皮的措施
2.1因地制宜改進栽培技術。
果農在種植果樹的過程中,要因地制宜地改進栽培技術,根據所在地區的土壤條件采取有針對性的改良措施。如通過改良土壤、改變農田小氣候等方法促進果樹的生長發育,增強果樹對自然災害的抵抗力。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施用農業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填土改良鹽堿地等方式,為果樹的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從而有效減少果樹剝葉的發生。
2.2增強果樹的越冬性能
果樹生產期間,要做好前期和後期工作。其中,生長前期要保證果樹的快速生長,後期要控制氮肥和水分,改善葉片功能,增加樹木的營養積累,同時促進枝條及時停止生長,幫助枝條越冬,防止枝條白長。此外,如果樹上有過多的樹枝,果農要及時修剪、擦除,防止果樹拉斷。
2.3減少樹木水分蒸發。
為了防止樹內水分蒸發造成的剝離,可以采取修建防風林或擋風墻等措施。另外,冬季修剪果樹時,壹定要在排水前完成。早春應盡量提高地表溫度,如除草、鋪地膜等,防止水分蒸發,為果樹生長蓄水。
2.4做好灌溉工作
每年給果樹灌凍水和早春解凍水,堅持澆好。其中,凍水應在土壤凍結前澆水,嚴禁凍結後澆水;解凍水要在土壤解凍時澆水,以便及時為樹木的生長補充水分。
2.5防止浮塵在樹幹上產卵。
果樹種植區盡量不要種植大白菜、油菜、芥菜等作物。平時可使用1500 ~ 2000倍的噻嗪酮或新雨騰EC,防止浮塵的發生,減少其對果樹的危害。
2.6把樹枝塗成白色
在冬季或早春前,將增白劑均勻塗抹在樹幹或樹枝上,既能增強果樹的生長,又能提高果樹的抗寒能力。白色塗層劑應按照生石灰6份、鹽1份、硫磺1份、水18份、石硫混合原液0.5份、動植物油少許的比例配制,然後塗抹即可。
聲明:本文及圖片均轉載於網絡,轉載本文是為了傳遞更多信息。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