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記者的職業素養7: 00記者的職業素養

記者的職業素養7: 00記者的職業素養

目前,新聞媒體數量眾多,記者數萬人,但記者整體素質良莠不齊,虛假報道、有償報道等有關記者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導致新聞媒體的傳播效果出現偏差。因此,在新形勢下,重拾新聞工作者應有的職業素養是非常必要的。概括起來,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素質應具備以下四個方面: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高尚的道德修養,紮實的專業基本功和全面的基礎知識,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深厚的人文關懷感,穩重的人格特質和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

第壹,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高尚的道德修養

社會主義國家的新聞工作者必須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高尚的道德修養,對國家、社會和人民具有強烈的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熱愛本職工作,顧全大局,無私奉獻。

政治敏感性是指通過各種復雜現象深刻認識事物的政治本質和發展趨勢,並及時做出反應的能力。1996,江澤民視察人民網時提出,正確的輿論導向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的災難。12年後,胡錦濤在《人民日報》考察時提出:正確的輿論導向,利黨利國利民;輿論誤導黨、國家和人民。作為社會主義新聞媒體的從業人員,新聞工作者必須強調黨性原則,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敏銳把握當前黨和國家的形式動向和大政方針,準確把握輿論導向。當壹個或多個新聞事實出現時,可以立即將其與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媒體的報道意圖聯系起來,看其對推動當前工作和形勢的發展有哪些積極和重要的意義。立場堅定,愛憎分明,把政府的政策指示傳下去,把人民的意願傳上去,既忠於新聞媒體發言人的職責,又是黨和人民的喉舌。

德,才是帥。所有工作在新聞宣傳戰線的工作人員,都要有高尚的理想、抱負、道德和情操。首先要堅持真理,忠於事實。不屈服於任何惡勢力,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不弄虛作假。無論如何,都要以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其次,要誠實,不謀私利。每個新聞工作者都應該妥善處理公私利益的矛盾,擺正個人和集體的位置,絕不允許任何人損害公共利益或以權謀私。當前,壹些新聞工作者背棄新聞道德,違反新聞紀律,利用工作之便拉關系、謀私利,嚴重損害了新聞媒體的形象和公信力,給我們留下了深刻教訓。第三,要團結合作,積極競爭。新聞媒體和同行之間,根本利益和目標是壹致的,沒有根本的原則分歧和利益沖突。我們應該“相親,互敬互助”,不斷增進友誼,加強合作,* * *互相奮進,以正常的商業手段進行健康積極的競爭,而不是用任何手段互相破壞,從事不利於事業進步,破壞團結的行為和活動。第四,要擺正與觀眾的關系,謙虛謹慎,以誠待人。上海電視臺《能聽》欄目王牌記者、主持人曹可凡,堅持對受訪者坦誠相待,把受訪明星當朋友,不為追求收視率而損害形象和利益。有壹次鞏俐接受采訪,談到張藝謀。在節目結束,即將播出的時候,鞏俐打來電話,說他對張藝謀那部分的評價有些問題,不想播了,希望剪掉。曹可凡的壹些同事堅決反對,認為這會影響收視率。然而,曹可凡說:“如果壹個節目想在競爭中立足,做節目的人必須有壹顆善良的心。如果壹味追求收視率,節目的口碑會越來越差。那時,沒有人會想上我們的節目。我們說的是什麽收視率?”結果節目按照鞏俐的意願剪了。播出後,鞏俐非常滿意,與曹可凡成了好朋友,並介紹更多的明星接受曹可凡的采訪。曹可凡被業內稱為“采訪明星最多的記者和主持人”。理解和坦誠待人可能是他成功的秘訣。

第二,紮實的專業基本功和全面的文化知識

記者要想出好的作品,達到好的傳播效果,必須具備紮實的新聞采訪、大眾傳播、攝影、語言、文字等專業基本功。同時,記者也應該是壹個有學問的“雜家”,廣泛涉獵各科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采訪編輯工作水平。

許多著名新聞工作者的成功經驗證明,壹個優秀的新聞工作者應該是學者和雜家,在學習的基礎上具備廣泛的、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還要博學多才。文化素質是新聞工作者知識水平、藝術素養和法律素養的綜合反映。央視前臺長楊偉光說:“記者應該是高層次人才,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藝術才華。”記者要涉獵廣泛,舉壹反三,成為復合型人才。無論是文學、語言、歷史、地理、美學、心理學、社會學還是壹些自然科學,關於這些方面的知識都要進行系統的學習。

第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深厚的人文關懷

同情他人,永遠對人民善良同情,堅持人的尊嚴高於壹切,永遠有深深的人文關懷感,是壹個新聞工作者必備的優秀品質。

“記者不僅僅是作家。現代新聞工作者被社會賦予了很高的期望,他們是輿論的先鋒,是教育人民的老師。”“記者應該憑良心看社會。”記者作為新聞媒體的代言人,要明白自己的社會責任,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盡職盡責,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積極作用。當前,壹些媒體記者不權衡實際情況,大量報道負面新聞,揭露所謂的社會陰暗面,造成受眾對社會的誤解,激化和擴大社會矛盾,影響社會和諧穩定;有的晚間節目熱衷於“性”相關話題,不要臉;也有壹些節目以渲染兇殺暴力為主;或者以暴露他人隱私為樂。這些都暴露了壹些新聞工作者社會責任感的嚴重缺失。作為壹名記者,在采訪報道的時候,要始終認為自己是媒體的代表,是黨和政府、人民的喉舌。我要從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出發,從大局出發,在道德上堅持真理,在實踐上堅持正義,多關註和播報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增收、醫療教育、安全生產、社會保障等等。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註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人文關懷”揭示了我們黨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變化,體現了執政黨和社會對人的關懷。嚴肅的思想政治工作開始關心人的內心感受,引導人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作為新聞媒體,應順應時代要求,積極貫徹黨的大政方針,在新聞報道中充分體現人文關懷意識。作為壹名記者,表現人文關懷,關註人們的命運和生活狀態,責無旁貸。首先,在欄目定位上要努力體現人文關懷的意識。真正尊重時代,尊重生命,尊重觀眾,放低視角,關註和挖掘普通人身上散發出的人性光輝。《魯豫有約》自開播以來就是壹檔王牌欄目。仔細分析其成功之處,最重要的壹點就是始終堅持和貫徹以人為本、關愛人類、創造和諧、堅持真善美的欄目定位方針。其次,要把握好新聞采訪報道活動的“度”,做到適可而止。在20110 10 13的“小悅悅事件”中,有記者多次問小悅悅的父母,為什麽沒有好好照顧孩子?甚至在事發幾天後,有記者問她當天的情況。這無異於再次揭開別人的傷疤,在傷口上撒壹把鹽。小悅悅的媽媽說,她已經很痛苦了,不想回憶當天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受眾沒有把握好采訪的“度”,沒有考慮到被采訪者的心理感受。結果當事人受到了傷害,觀眾看到這樣的情況也很難受。

第四,穩定的人格特征和積極的精神狀態

記者在媒體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的性格和心理素質直接關系到自身形象乃至整個新聞媒體,也影響著媒體的整體傳播效果。

記者的個性是記者在采訪創作活動中區別於其他記者的特殊性。很多成功的新聞工作者都能展現出自己對稿件和現實的獨特感受,自己的精神面貌和與眾不同的藝術修養,展現出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受到了觀眾的關註和喜愛。崔永元的即興,白的理智與冷靜,歐陽的清新與自然,柴靜的犀利與沈著...這些央視著名的記者和主持人,每個人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征,在觀眾心目中牢牢樹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

活躍在報道第壹線的記者,對受眾的心理影響很大。從他們身上,觀眾可以感受到正義、良知、道德等主流、進步、積極的精神元素。熱門新聞佳作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都盡可能以自己最自然、最本真的狀態面對觀眾,都有健康陽光、積極自信的工作生活態度。人際交往的經歷告訴我們,人們不會對他有激情,更不會喜歡對所有人和事都缺乏激情和坦誠的他。很難想象壹個意誌消沈,生活頹廢的記者,在人前大談生命健康,仁義道德,會有怎樣的感受,會有什麽傳播效果。因此,要做壹名受歡迎的記者,被受眾接受,提高傳播效果,就必須不斷提高自身修養,謙虛謹慎,心系受眾,熱愛本職工作,為人正派,處事公正,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和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引導健康向上的公眾社會心理走向。

總之,培養新聞工作者良好的職業素質是必要和迫切的。要成為壹名優秀的新聞工作者,就要深入現實生活,日積月累,積累經驗和體會,這樣既能掌握紮實的專業基本功,又能擁有富有同情心的人文關懷意識和積極健康陽光的心理狀態,在思想政治、專業知識和心理素質上不斷成熟和提高。通過自身和群體的共同努力,促使新聞媒體正確引導輿論,充分發揮人文關懷和社會心理疏導的功能,唱響和諧社會的主旋律。

(陜西省山陽縣廣播電視臺)

  • 上一篇:江蘇省水資源管理條例(2003年修訂)
  • 下一篇:學生擔保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