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規定的合同履行方式有哪些?
(1)正確履行:也稱為適當履行,是指當事人按照合同的規定不折不扣地履行合同義務。
1,表演科目正確(親自表演規則);但當第三人履行合同義務不損害債權人利益,且第三人接受合同義務的履行不損害債務人利益時,第三人作為合同履行主體也是正確的。
2.目標的正確表現(實際表現原則);
3.表演時間是正確的;
4.履行地點正確;
5.表現的方式是正確的。
(2)親自履行:指合同義務由合同債務人向合同債權人履行,不得由第三人代替。
(三)條款不明確的表現:
1,時不時的履行質量條款;(民法典第511條第1款:質量要求不明確的,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執行;沒有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按照通常標準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準執行。)
2.價格未知條款的履行;(價格或者報酬不明確的,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當實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按照規定執行。)
3.位置未知的條款的執行情況;(履行地不明確的,給付金錢的,在收受金錢的壹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的,應當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應當在履行義務的壹方所在地履行。)
4.未知條款的履行;(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準備時間。)
5.使用未知方法履行條款;(履行方式不明確的,應當以有利於實現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二、民法典中的準契約是什麽意思?
準契約是有前提條件的契約。這個前提條件是指決定合同要素成立的條件。如:許可證的執行、外匯的籌集、等待律師審核或等待最終正式文本的打印和正式簽署(相對於草簽)等。準合同和合同在形式上沒有根本區別,但內容格式是壹樣的,只是有時會被歸類為草本版或正式版。但是從法律上來說,有壹個根本的區別。準契約在前置條件喪失時可以自動失效,不承擔任何損失責任;合同必須執行,否則就叫違約。
證件不全的房屋合同受法律保護嗎?
根據《民法》規定,開發商五證不全的,合同效力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果是真實的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和公序良俗,就具有法律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壹百四十三條符合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壹)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法律客觀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509條
雙方應按照協議全面履行各自的義務。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和保密義務。合同履行過程中,當事人應當避免浪費資源、汙染環境和破壞生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558條
債權債務終止後,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按照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舊物回收等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