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經典電影的《十二公民》今天上映。下面簡單評價壹下美版12怒漢,俄版12,日版12溫柔善良的日本人和中國版十二公民的異同。
12怒漢1957版依然在imdb top250排名第7。其實如果妳提前看過俄文版的《十二怒漢大審判》(12俄羅斯老戲骨合集)和中國版的《十二公民》(12北京人造演員合集),妳會覺得這個充滿特色的版本真的不做作,甚至是毀了,尤其是當壹個陪審員做出壹些冷門的事情(比如“3號陪審員載入史冊”他就是這麽做的!為什麽看不出來?" )
偶爾甚至讓我想起《春苗》
但這並不妨礙它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法制片——所以我們有必要在分析《12怒漢》的各種版本之前,先搞清楚“經典”為什麽是“經典”。很多經典其實都不太好看(當然12的《憤怒的人》還是挺好看的),比如《指環王》的原著,和今天的暢銷書相比,人物形象不生動,對話枯燥,基本就是邊走邊唱的跑路賬。之所以是經典,原因很簡單:作為壹部完整的航拍作品,它是前人的傑作,是後人的先例,有自己的語言、種族和世界觀,開創了真正意義上的“玄幻小說”這壹文學類型。
12個憤怒的男人也是壹樣。它有壹個前所未有的戲劇性前提:壹個貧民窟的小混混被指控謀殺了他的養父,11名陪審員未經討論就認定他有罪,只有8號陪審員堅持認為“我們應該坐下來仔細研究案情”——隨著討論的進行,越來越多的疑點浮出水面,最後8號逐壹說服了剩下的11人。
這裏只挑壹個影評人和知名人士大做文章的點:貧民窟的流氓是社會的邊緣人和少數派;陪審員來自不同的背景,所以他們都以不同的方式看待案件,這為討論社會問題創造了很大的空間;更不用說陪審團的原則,法律的精神等等。
正是因為“12男”“所有關於法律的對話”“所有情節都發生在壹個煙霧繚繞的小會議室”這些元素實在無聊,所以“1人勸11人”“所有跌宕起伏都無尿”“前所未有的好口碑”
其實還有壹個版本值得壹提,就是中國版的《十二公民》,可以說是美版和俄版的結合。比美版更飽滿,比俄版更緊湊。
因為目前國內還沒有陪審團制度,導演只好改成了壹個看似雷霆萬鈞的設定:由政法大學家長組成的模擬陪審團。但是,在何兵、韓童生等人的推演下,這壹論述仍然是非常真實可信的。
而且因為不涉及人命,討論更多的轉向了對陪審員內心的審視,加入了很多本土化的情節,比如對富人的仇視,地域歧視。此外,還有壹個特別有中國特色的關鍵詞“為了孩子”——所以可以看作是在借鑒俄版的基礎上,對美版劇情的補充。也許因為這個討論完全是虛構的,所以《十二公民》對於陪審員內心世界以及背後社會現實的挖掘,會顯得特別深刻和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