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裏明明條件很好,卻故意裝窮,對孩子的供養差到了各方面都很吝嗇的地步,但父母對自己並不苛刻,這就很雙標了。
2家裏確實窮,認為窮是因為養孩子。過度克制孩子的欲望和好奇心,不允許他們擁有同齡人擁有的任何東西。
不管是哪種,幾乎每天都在給孩子灌輸:家裏很窮,很快就揭不開鍋了。不能亂花錢。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孩子,幾乎不可能沒有心理陰影,其危害也不是目光短淺的父母所能意識到的。壹般來說,過度貧困撫養的孩子會有這些特征:
1不安全感:總是灌輸給孩子家裏沒飯吃,孩子肯定會有恐懼感和危機感。久而久之,他們會形成缺乏安全感的性格,甚至在以後的戀愛和婚姻中,也很難有安全感。
2金錢至上:因為從小被父母千千說,長大後會認為金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甚至淩駕於親情、愛情、友情之上。妳可以賣掉壹切來換錢。
3容易自卑,缺乏自信:無論如何,我們都是要步入社會的。在社會上,我們缺乏自信,甚至只追隨諾諾而不敢輕易嘗試。這是社會上比較不利的性格。
4與父母疏遠,甚至憎恨父母:會抱怨、埋怨父母的苛刻對待,與父母難以溝通。
看到這麽多危險,問題來了。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金錢觀?
首先舉個例子,小時候家裏有段時間比較困難,但是孩子不懂這個。他們看到什麽有趣好吃的東西就會吵著要,甚至嚴重超支零花錢請同學吃飯。父母很認真的和我談了家裏的現狀,我意識到不能這樣花錢。所以,如果家庭真的遇到經濟危機,沒必要坦白告訴孩子,孩子會理解,會和父母壹起度過危機。沒必要天天追著孩子說家裏窮。
其次,如果單純想防止孩子養成不良習慣,也要註意尺度,不能雙重標準。要適度滿足孩子的購買欲,讓孩子不亂花錢,但也要正確存錢和花錢。
最後,“再窮也不能窮在教育上”。既然選擇撫養孩子,就要承擔責任。即使物質上達不到富裕的程度,精神上也是可以彌補的。父母有愛,家庭和睦,給孩子力所能及的最好的教育,所以長大的孩子會很“有錢”。
“美好的童年治愈壹生,糟糕的童年需要壹生去治愈。”不要讓孩子因為過度貧窮而背負生活的陰影,也盡量不要因為童年的貧窮而過於糾結。這是我們現在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