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援助 - 申命記第24章人文關懷

申命記第24章人文關懷

閱讀經典:

申命記第24章

經文:

“新婚男子不應參軍,也不應被委以任何公務。他可以在家呆壹年,讓他已婚的妻子開心。”(申命記24:5)

關鍵詞:

不要參軍。

體驗:

從第5節到第22節,這段話的內容似乎有點松散,不連貫。包括:婚假、抵押貸款、嚴懲人販子、麻風病隔離、不掛鉤、當天發工資、剩余水果留給窮人等。,五花八門,層出不窮。但仔細想想就會發現,在這壹系列的零零碎碎中,有壹種精神可以說是貫穿始終的,那就是對人的具體關懷,或者說“人文關懷!”

我們經常從新聞裏看到,為了公務壹再推遲婚禮,剛結婚就出去執行任務(甚至再也沒回來過),為了大家離開家人。好像這就是我們民族壹直標榜的“忘公忘私”“回家三不進”的美德。但這真的人道嗎?真的是人類嗎?還是只是為了滿足壹部分人(比如代表“公”的人)的利益而犧牲其他人?

誠然,在壹些緊急情況下,比如戰爭年代或者急需壹些救援的時候,有些人確實需要為了更多人和他人的利益做出痛苦的犧牲(包括放棄壹些個人暫時的快樂),他們的犧牲也應該得到我們無比的尊重和掌聲。但這種犧牲不應該成為壹種常態,更不應該成為壹種可以不斷復制的文化和制度。這個世界真正需要的是針對每個人具體需求的“人文關懷”!

為什麽要規定新婚夫婦不能參軍,是出於對新婚夫婦的人文關懷;為什麽規定不能拖欠工資,是對勞動者的人文關懷;為什麽不能牽連?是對罪犯家屬的人文關懷。為什麽收債的時候不能直接進屋搬東西,是對債務人的人文關懷;為什麽要把余糧留給窮人,是對社會底層人民的壹種人文關懷;為什麽要嚴懲人販子,隔離麻風病人,這是對整個集體的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說白了就是把人當人,而不僅僅是工具。人文關懷就是尊重壹個人最基本的需求,理解他的欲望、困難和情緒,還有做人的尊嚴!這可以說是我們生活中最簡單最基本的道理,但也是我們這個民族和我們自己最缺乏的品質。

親愛的,雖然我們已經信了主,得了恩典,得救了,但在扭轉價值觀,提升自身素質方面,我們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願上帝憐憫我們。

祈禱:

主啊,妳高於萬物,但妳憐憫最卑微者的需要,關心他們,尊重他們。我希望妳的孩子能以妳為榜樣,尊重和關心他人。阿門!

  • 上一篇:北京市隔離點管理標準
  • 下一篇:什麽是家庭教育促進法?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