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援助 - 學校應該采取的校園欺淩預防策略有哪些?

學校應該采取的校園欺淩預防策略有哪些?

學校應采取的校園欺淩預防策略如下:

壹是嚴厲打擊校園暴力犯罪,加強防控專項立法。

應當對現行的《刑事訴訟法》進行必要的修訂,以擴大對囚犯進行社區矯正的範圍,並將青少年犯罪納入其中。同時,要考慮到未成年人犯罪的主體是未成年人,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專業的公益機構對他們進行矯正和幫助,讓他們長大後能像其他普通人壹樣離開社會,避免對社會造成潛在的危險。

第二,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加強文化產業監管。

遏制中小學校園暴力,文化管理部門應率先為孩子健康成長築起“防火墻”,對文化產品實行分級管理,增加觀看暴力文化產品的限制,切斷未成年人接觸暴力文化的渠道。

有關媒體對暴力犯罪的報道要有選擇地加以控制,不能為了吸引眼球而誇大、聳人聽聞地報道案件,防止青少年汲取不良信息。利用社交網絡平臺,搭建專門的教育網絡,幫助不健康的青少年矯正越軌行為。

第三,建立完整的安全體系,加強學校安全管理。

學校要高度重視學生安全工作,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防範對策和方案,加強和完善校園安全制度,將校園安全管理納入正軌,預防校園暴力犯罪。例如,安裝全面的監控系統,以確保學校內的良好氛圍;

消除重要場所安全隱患,在上下學、節假日前後特殊時段、校園周邊等重點區域加大治安力量,加強校內偏僻角落,徹底鏟除隱蔽場所死角;對有不當行為的教師,要根據其行為的性質和情節,按照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教育行政機關的規章制度,嚴肅處理。構成犯罪的,應當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第四,發揮監護人的作用,關註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

以法律幹預和法律治理的方式強化父母的監護責任,消除日常生活中監護責任的缺失或不當,防止未成年人成長為暴力人。家長要加強對未成年子女的日常監護和身心關註,最大限度地做好子女的工作,尤其要警惕熟人犯罪;同時,充分重視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人格培養和心理疏導,關註孩子的身心健康。

學校也要對問題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加強對不安全苗頭的徹查,及時實施管控。進壹步完善未成年人監護法律制度,對於不能履行對未成年子女教育責任的人,或者自身有暴力行為,已經對未成年人成長產生潛在影響的,也要采取警示、訓誡、宣傳等法律措施進行勸導,直至剝奪其監護權。

  • 上一篇:自然判斷主謂的GAI情況是怎樣的?
  • 下一篇:藥品管理法的適用範圍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