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復議法是規定行政復議的提出、審理和決定的程序性規定,屬於行政訴訟法。
行政處罰法是規定行政處罰中的理由、過程、依據和決定的程序性規定,也屬於行政程序法。
程序法的主要功能是為權利的實現和職權的行使及時、適當地提供必要的規則、方法和秩序。為了描述程序的重要性和公正性,美國當代著名倫理學家羅爾斯將公正的程序形象地比喻為《正義論》中的“切蛋糕”規則。
蛋糕是權利和利益的象征。壹個人負責分發蛋糕。如果程序規則允許他在給別人分蛋糕的時候無限制的給自己留壹塊蛋糕,他會盡量少給別人,盡量給自己留著。
如果程序規則規定,切蛋糕的人只有把蛋糕平均分配給別人後,才能最終得到他的那份蛋糕,那麽他就會盡力把蛋糕平均分配。可見,程序規則對於實現實體權利非常重要。
擴展數據:
壹般而言,程序法是指法院或行政機關如何進行實體法以外的各種司法或行政程序的經驗方法。程序法可以定義為非實體性權利,而是安排各種程序的法律。
在大陸法系國家,程序法基本上可以分為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
1,民用
實體權利(所有權、債權等。)所規定的民事實體法只能通過審判的過程來實現,而民事訴訟法是安排民事審判程序的法律,表現為經驗法,即各國的民事訴訟法或非訴事件法等等。
2、刑事
刑事訴訟法是國家確定人民刑權的刑事審判程序應適用的法律,它規範刑事審判程序,而不是直接禁止人民行為的刑法(刑事實體法)。
3.管理
行政程序法是規範行政機關在從事行政行為時應當遵守的正當法律程序,如比例原則、禁止差別待遇、信賴保護等。
過去,程序法被認為只是對各種程序的規範,是壹種純技術性、工具性的法律安排,不涉及人的實體權利,因此在法學研究中不具有獨立的地位。
但是,正當法律程序等法學理論相繼出現,程序法不再像過去那樣依附於實體法,而成為壹個理論繁多的專業法律領域。
即使是刑事訴訟法,由於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刑事被告人的人權、審判的公平正義、罪刑不可調和等問題,壹些法律學者認為,刑事訴訟法具有憲法的高度,國家機關是否遵守刑事訴訟法是國家的“憲法地震儀”。
百度百科-實體法
百度百科-程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