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講堂 - 《民法典》中關於贈與的法律規定

《民法典》中關於贈與的法律規定

民法典對贈與行為作了具體規定,包括贈與的定義、訂立、效力和解除。

贈與是指贈與人將財產或權利轉移給受贈人而不要求任何回報的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贈與應當符合下列條件:1。贈與人的遺囑真實、自由、合法;二、受贈人亦應接受贈與,並表明明確之意思表示;三、贈與的標的財產或權益必須存在,並且可以轉讓;四、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同時,民法典還規定了贈與的方式、贈與的效力、贈與的解除等相關內容。比如贈與可以是書面形式,也可以是口頭形式,但需要符合相應的法律規定;贈與生效後,受贈人取得財產所有權或者權益;贈與人在贈與時隱瞞瑕疵或者瑕疵的,受贈人有權請求撤銷贈與等。總之,民法典對贈與行為做了詳細的規定,保證了贈與人和受贈人的合法權益。

對捐贈人捐贈的財產有爭議,雙方無法達成協議怎麽辦?對捐贈人捐贈的財產有爭議,雙方不能達成壹致意見的,可以通過司法途徑解決。根據《民法典》的規定,當事人可以選擇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確認權利關系或者解除權利關系。在訴訟中,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以及相關法律規定的適用,收集和認定證據。

民法典對贈與行為的規定,包括贈與的定義、訂立、效力和解除,保護贈與人和受贈人的合法權益。當然,在實踐中,也要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和處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037條* * *贈與,是贈與人為了回報、回報善意、幫助貧困、履行諾言、繼承家業或者其他個人或者社會公益目的,將其財產或者權益轉讓給受贈人的行為。

  • 上一篇:穆恩說沒有天生的好人,只有被束縛的文明人,是什麽意思?
  • 下一篇:民間借貸中“以房抵債”的約定是否合法有效?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