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電力領域光伏發電中矽片和電池技術的提升、交通和工業領域的電氣化、新材料領域的回收再生、建築領域的節能改造、農業領域的化肥和畜禽養殖相關的減排技術、負碳排放領域的碳捕集、封存和利用(CCUS)技術、信息技術和數字化領域的智慧生活方式與健康等。
全球的“碳中和”意識將有效引導長期投資向低碳領域配置,實現“碳中和”目標意味著顛覆性的能源革命、科技革命和經濟轉型。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實現“碳中和”方面面臨更多的困難和挑戰,但實現“碳中和”是可行的,並能帶來多重好處。
合作:
在實現“碳中和”的過程中,需要經濟系統中不同主體之間的合作和良性互動,尤其是政府、企業和投資機構在碳中和過程中應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政府層面,要明確目標、價格信號和戰略規劃;在企業層面,應開展碳核算,促進核心業務的碳減排。
金融機構應該創新綠色金融,大力投資綠色技術。高燕工業與創新研究院和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希望通過此次合作研究和研討會,梳理中國在實現“碳中和”目標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為投資機構、企業家和行業應對即將到來的全球低碳轉型浪潮提供壹些參考。